[实用新型]热熔胶棒挤出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21606.3 | 申请日: | 200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786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曹永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永良 |
主分类号: | B29C47/00 | 分类号: | B29C47/00;B29C47/10;B29C47/38;B29C47/62;B29C4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427山东省莱州市沙***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熔胶棒 挤出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制造热熔胶棒的专用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热熔胶棒挤出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热熔胶棒制造设备普遍采用反应釜混炼,专用挤出设备挤出。一方面,设备占地面积大,造价高,操作繁琐;另一方面,经过反应釜混炼的半成品料在周转途中易于改变物力、化学性能,挤出的热熔胶棒质量不能令人满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已有产品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热熔胶棒挤出机,降低设备造价,减小设备体积,提高热熔胶棒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热熔胶棒挤出机,包括带有加料口和搅拌轴的料斗,其中所述搅拌轴上端传动连接有加料动力装置,其特征是:在料斗下方安装有螺旋推进下料机构,螺旋推进下料机构内的推进螺杆与料斗的搅拌轴传动连接;在螺旋推进下料机构的周围,设置有带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冷却水循环水套;
所述螺旋推进下料机构下方连接有带有加热装置的挤出机,挤出机的挤出螺杆的外端传动连接有挤出动力装置;挤出机的输出端连接挤出机头,挤出机头输出端连接冷却水槽,冷却水槽的出料端依次连接第一牵引辊和第二牵引辊。
挤出机的输出端通过混炼增压装置连接挤出机头。
所述的混炼增压装置的结构形式是螺杆形式,其中螺杆套内径一致,螺杆轴带有两段螺旋叶翅分,其中的前半段具有较小的外径尺寸和较宽幅度的叶翅间距;后半段具有较大的外径尺寸和较窄幅度的叶翅间距。
在第一牵引辊和第二牵引辊之间设置有防粘处理槽。
第二牵引辊的输出端连接有胶棒切割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
(1)、由于热熔胶棒的原料中各组分分子量不同且分布差异较大,相应的比重差异也很大,如果采用自重落料,各组分落料速度不同,进入挤出机的物料将会出现明显不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动力作用下通过螺旋推进下料机构将混合后的物料强行推入到挤出机中,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2)、在螺旋推进下料机构的周围,设置有带有冷却水循环水套,可对螺旋推进下料机构内的混合物料实施冷却降温,避免了低熔点组分在下料通道内熔化,导致下料不匀甚至堵塞下料机构。
(3)、挤出机的输出端通过混炼增压装置连接挤出机头,可进一步对物料进行混炼,并提高挤出料进入机头的压力,提高胶棒质量和生产效率。具体地说,混炼增压装置的形式是螺杆形式,其中螺杆套内径一致,螺杆轴带有两段螺旋叶翅分,其中的前半段具有较小的外径尺寸和较宽幅度的叶翅间距;后半段具有较大的外径尺寸和较窄幅度的叶翅间距;前后两段长度基本相当。这样设计的积极效果在于:混炼增压装置前半段主要用于物料混炼,而后半段主要用于增压挤出,既有混炼功效,又增加了挤出压力。
(4)、增设有加入水和胶棒防粘化学品的防粘处理槽,有效防止胶棒间互相粘连。
(5)、整机构造简单,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带有加料口的料斗4。在该料斗4上方安装有加料电机2和与加料电机2传动连接的减速机3。减速电机3的输出轴与料斗4内的搅拌轴传动连接。在料斗4下方安装有螺旋推进下料机构6,螺旋推进下料机构6内的推进螺杆与前述搅拌轴传动连接。在螺旋推进下料机构6的周围,设置有带有进水口1和出水口5的冷却水循环水套。
所述螺旋推进下料机构6下方连接有带有加热装置的挤出机10。挤出机10为螺杆挤出式,其中的挤出螺杆9的动力端通过挤出减速机8连接挤出动力装置7。挤出机10的输出端通过混炼增压装置11连接挤出机头12,挤出机头12输出端连接冷却水槽13,冷却水槽13的出料端依次连接第一牵引辊14和第二牵引辊16。在第一牵引辊14和第二牵引辊16之间增设有加入水和胶棒防粘化学品的防粘处理槽15。第二牵引辊16的输出端连接有胶棒切割装置17。
其中,所述的混炼增压装置11带有增压动力装置19,输入端与挤出机10连接,输出端连接挤出机头12。混炼增压装置11的形式是螺杆形式,其中螺杆套内径一致,螺杆轴18带有两段螺旋叶翅分,其中的前半段(即靠近入料口的一段)具有较小的外径尺寸和较宽幅度的叶翅间距;后半段(即靠近出料口的一段)具有较大的外径尺寸和较窄幅度的叶翅间距;前后两段长度基本相当。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混炼增压装置11前半段主要用于物料混炼,而后半段主要用于增压挤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永良,未经曹永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16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