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光纤微创的心血管内药物治疗探测针仪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22114.6 | 申请日: | 200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610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蒋奇;刘秋宏;蒋罕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A61B1/07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吉勇 |
地址: | 250061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纤微 心血管 药物 治疗 探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用具,尤其是一种基于光纤微创的心血管内药物治疗探测针仪。
背景技术
目前心血管疾病是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因而号称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并因此引起世界各国卫生部门及医疗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心血管激光治疗技术,从80年代初起,国际上开始试用光纤引导激光束到动脉内打通堵塞部位,这种技术称为激光血管成形术,该技术一方面要有效地将血管中的血栓消融;另一方面又必须防止多余的激光能量打穿冠状动脉管壁,实际应用控制中难度大。另一种是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该方法最早由原苏联学者于70年代提出,并于80年代末应用于临床。迄今使用最多的是波长632.8纳米的氦-氖激光,输出功率为毫瓦量级,光纤“光针”插进血管,激光束由光纤导入并照射血液,利用低能激光血液照射技术,照射血液,可以产生一些极为奥妙的生物学效应。例如,使血液的流变学性质发生变化,从而改善人体微循环;促进机体氧代谢,提高组织氧利用率,进而增强缺血缺氧心肌的功能。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实际应用中并不好,同时需要精确控制激光的能量,难度大,另外长时间的血管内照射,病人难以忍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治疗效果好的基于光纤微创的心血管内药物治疗探测针仪。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基于光纤微创的心血管内药物治疗探测针仪,包括传光光纤,所述的光纤至少有一根,光纤的一端设有探针头,探针头的外部设有多孔套层,多孔套层孔内涂覆有药物;光纤的另一端连接可调光源。
所述的多孔套层上设有若干吸附药物的孔。
所述的光源为高低能量光源。
本实用新型利用光纤光针(多束光纤),针头吸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和蛋白分子营养物质,凝固后,插入心血管内,通过光纤束中导光光纤荧光引导到病兆处,药物融化涂覆在病兆患处,直接治疗,简单易行,成本低。本实用新型如果单根光纤可以涂覆药物;多根光纤中一根通光,另外的取像。利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对高粘血、高脂血、高血压、动脉硬化、鼻炎、静脉曲张、脉管炎等一些血管疾病组织再生、器官移植后直接药物治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光纤,2.探针头,3.多孔套层,4.药物,5.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中,光纤1的一端设有探针头2,探针头2的外部设有多孔套层3,多孔套层3上设有若干吸附药物的孔,多孔套层3内涂覆有荧光药物4;光纤1的另一端连接高低能量光源5。
本实用新型利用多束光纤1,针头吸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和蛋白分子营养物质,凝固后,插入心血管内,通过光纤束中导光光纤荧光引导到病兆处,药物4融化涂覆在病兆患处,直接治疗,简单易行,成本低。
利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对高粘血、高脂血、高血压、动脉硬化、鼻炎、静脉曲张、脉管炎等一些血管疾病组织再生、器官移植后直接药物治疗。如,静脉曲张→光纤光凝术:静脉内光纤光凝术将光纤经血管造影导管进入大隐静脉血管内,利用810纳米光凝精确毁损血管内壁,血管内膜由于光热效应被破坏,从而使血管闭合并发生纤维化,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静脉内光纤光凝术已经更新到第四代,在疗效及应用范围上更加可靠和广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21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