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花键轴去除毛刺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22292.9 | 申请日: | 2008-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56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伏广友;何振生;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联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9/00 | 分类号: | B24B9/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维斗 |
地址: | 272100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花键轴 去除 毛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机械工具,尤其涉及一种花键轴去除毛刺的装置。
背景技术:
花键轴在加工后存在的尖角与毛刺传统方法都是手工去除,这种方法劳动强度大,速度慢,影响工序的连续性,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这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花键轴去除毛刺的装置的技术方案,该方案采用机械方法去除毛刺,极大的提高了加工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该花键轴去除毛刺的装置,其特点是包括工作台、位于工作台上的旋转夹紧部分和位于旋转夹紧部分上方的旋转清除部分,在所述的旋转夹紧部分中,直流电机通过传动轴IV带动主轴箱内的齿轮IV,齿轮IV带动与其啮合的齿轮I、齿轮II和齿轮III,与所述齿轮I、齿轮II、齿轮III配合的相应传动轴I、传动轴II、传动轴III带动相应的芯轴I、芯轴II、芯轴III,芯轴I、芯轴II、芯轴III带动相应的下支承板,下支承板通过支承柱带动上支承板及夹具,在所述旋转夹紧部分上方的旋转清除部分中,变速电机的动力输入芯轴IV,芯轴IV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毛刷,所述夹具穿过上支承板并与上支承板固定连接,所述芯轴I、芯轴II、芯轴III与相应的下支承板通过平键连接。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由于该方案中,直流电机通过传动轴IV带动主轴箱内的齿轮IV,齿轮IV带动与其啮合的齿轮I、齿轮II和齿轮III同时低速旋转,与所述齿轮I、齿轮II、齿轮III配合的相应传动轴I、传动轴II、传动轴III带动相应的芯轴I、芯轴II、芯轴III,芯轴I、芯轴II、芯轴III带动相应的下支承板,下支承板通过支承柱带动上支承板及夹具,这种结构可以实现同时带动三个工件旋转,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所述旋转夹紧部分上方的旋转清除部分中,变速电机的动力输入芯轴IV,芯轴IV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毛刷高速旋转,这种结构实现了工件和毛刷的同时旋转,加快了工作进程,实现了既快又好的去除毛刺的效果,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图中,1为控制箱,2为直通式压注油杯,3为芯轴IV,4为毛刷,5为夹具,6为支承柱,7为芯轴II,8为齿轮IV,9为传动轴II,10为齿轮II,11为工作台,12为传动轴IV,13为直流电机,14为壳体,15为齿轮I,16为主轴箱体,17为传动轴I,18为主轴箱盖,19为底座,20为下支承板,21为芯轴I,22为平键,23为上支承板,24为立柱,25为变速电机,26为变速电机轴,27为齿轮III。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一种花键轴去除毛刺的装置,有工作台11、位于工作台11上的旋转夹紧部分和位于旋转夹紧部分上方的旋转清除部分,在所述的旋转夹紧部分中,直流电机13通过传动轴IV12带动主轴箱内的齿轮IV8,齿轮IV8带动与其啮合的齿轮I15、齿轮II10和齿轮III27,与所述齿轮I15、齿轮II10、齿轮III27配合的相应传动轴I17、传动轴II9、传动轴III带动相应的芯轴I21、芯轴II7、芯轴III,芯轴I21、芯轴II7、芯轴III带动相应的下支承板20,下支承板20通过支承柱6带动上支承板23及夹具5,在所述旋转夹紧部分上方的旋转清除部分中,变速电机25的动力输入芯轴IV3,芯轴IV3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毛刷4,所述夹具5穿过上支承板23并与上支承板23固定连接,所述芯轴I21、芯轴II7、芯轴III与相应的下支承板20通过平键22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联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联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22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