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可调式指根止血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22660.X | 申请日: | 2008-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044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胡文贤;姜桂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文贤 |
主分类号: | A61B17/135 | 分类号: | A61B17/135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秉利 |
地址: | 266033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调式 止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外科手术用止血器械,具体说是一种一次性可调式指根止血器。
背景技术
创伤是各级医院均常见的疾病之一,创口出血会进一步加重病人的病情,安全有效地减少伤口出血成为目前创伤治疗中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课题。手创伤是各级医院更为常见的疾病,手指血液供应丰富,外伤后出血多,止血困难。传统的手指外伤创口止血均采用止血带压迫止血,其操作困难,止血不全,难以持久,且影响术者操作,往往造成病人不必要的出血,甚至损伤神经,以至于影响病人的早日康复。如何设计一种一次性可调式指根止血器,结构紧凑,不占用手术空间,能有效控制手指创口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病人痛苦。这是目前各医院普遍关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一次性可调式指根止血器,操作使用方便,可以灵活调节压力,能快速有效地控制手指创口出血,并能有效地保护软组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一次性可调式指根止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器包括扎带、管状气囊及单向充气阀,在扎带的内侧面设置管状气囊,管状气囊一端封闭,另一端与一单向充气阀联通。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管状气囊一端通过一段输气管与所述单向气阀联通。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扎带一端为开孔头,扎带外侧面分布有锯齿状凸起,开孔头上设置T形孔。扎带尾段可穿入T形孔内,扎紧状态T形孔可锁定扎带上的锯齿状凸起。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管状气囊固定在扎带的内侧面,与扎带形成一体结构。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管状气囊通过尼龙搭扣粘接在扎带的内侧面。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扎带为塑料制成,管状气囊为硅胶制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实用新型止血器的管状气囊设置在扎带的内侧面,管状气囊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单向充气阀联通。使用时将扎带扎在手指根部,再通过注射器向管状气囊充气,压力均匀,能有效地保护软组织,减轻病人痛苦。并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压力,控制血流通断,便于手术操作。其结构紧凑,不占用手术空间,可充分暴露创口,有效止血,为手术者提供良好的清创手术条件。
2、本实用新型的塑料扎带结构简单,弹性好,成本低,适合作为一次性使用器械,方便卫生,不会造成交叉感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注射器的一次性可调式指根止血器外侧面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注射器的一次性可调式指根止血器内侧面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次性可调式指根止血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3,一种一次性可调式指根止血器的实施例,包括扎带1、管状气囊8及单向充气阀4。所述的扎带2一端为开孔头6,开孔头6上设置T形孔7。扎带2外侧面分布有锯齿状凸起1,有一管状气囊8固定在扎带2的内侧面上形成一体结构;也可将管状气囊8通过尼龙搭扣或胶粘接在扎带2的内侧面上。所述管状气囊8一端封闭,另一端通过一段输气管3与一单向充气阀4联通。所述管状气囊8的外径小于扎带2宽度,管状气囊8长度为2-6cm,管状气囊8设置在扎带2的内侧面的中间部位。所述扎带2为塑料制成,管状气囊8为硅胶制成。
使用时,将一次性可调式指根止血器的扎带2及硅胶管状气囊8围绕手指弯成环形,扎带2尾段穿入开孔头6的T形孔7内,并根据手指粗细利用扎带2外侧面上分布的锯齿状凸起1调节周长,实现初步扎紧止血,扎紧状态T形孔7可锁定扎带2上的锯齿状凸起1。再用注射器5通过单向充气阀4经输气管3向硅胶管状气囊8内注入空气,随着空气的注入,硅胶管状气囊8膨胀,达到有效止血。由于一次性可调式指根止血器应用过程中硅胶管状气囊8同皮肤接触,压力分布均匀,能可靠地保护软组织,减轻病人痛苦,可较长时间连续应用。并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压力,控制血流通断,便于手术操作。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文贤,未经胡文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26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国单位地址编码方法
- 下一篇:毛笔笔迹的书写方法及书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