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长寿多功能叶片泵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22903.X | 申请日: | 2008-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248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朱瑞富;王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D29/24 | 分类号: | F04D29/24;F04D29/40;F04D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 勇 |
地址: | 250061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长寿 多功能 叶片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高效长寿多功能叶片泵,属于节能装备制造及自动化领域。
背景技术
泵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通用机械,也是耗能很大的机械之一。从学科角度看,泵是流体力学的应用和发展。在火力发电厂中,泵是实现动力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辅机之一。泵的安全、经济运行对电厂的安全经济发电起着重要作用。从能量角度看,泵是一类能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被输送流体的压力势能和动能的流体机械。泵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中应用十分广泛,如在农业方面的排涝、灌溉;在采矿工业中的坑道排水;在冶金工业中各种冶炼炉液体的输送;在石油工业中的输油和注水等等。据统计,泵和风机的用电量约占全国用电量的28~30%,并正在逐步向40%过渡,且泵的用电量超过风机。然而,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叶片泵,都是通过旋转叶轮对流体作功而实现能量传递的。当流体与高速旋转的叶轮或叶片接触和流过其表面时,流体不仅要与叶轮发生碰撞和摩擦,而且也要与机壳发生碰撞和摩擦,在这一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并产生较大的噪音和磨损。因此,导致泵的效率低、耗能大、噪音大、寿命短。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内外众多学者进行了长期不懈的艰苦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我国80年代淘汰产品3BA6型泵的效率η=0.65,而替代的新品种IS80—50、IS80—200型泵的效率η=0.74,用于300MW汽轮发电机组的锅炉给水泵DG500—240的效率η=0.71。我国引进英国Weir泵厂专利技术生产的300MW汽轮发电机组的锅炉给水泵的效率η=0.829,引进德国KSB公司生产的900MW汽轮发电机组的锅炉给水泵的效率η=0.86。然而,由于国内外研究者由于始终没有跳出用旋转叶轮进行能量传递的传统理论框架,因此在提高效率、减少耗能、降低噪音和延长寿命等方面,虽有提高和改善,但均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突破传统理论的能量传递方式(旋转叶轮传递能量),创建一种新的能量传递方式—液体旋流场能量传递方式。即通过叶片、叶轮和泵壳形状和结构的创新设计,实现不用旋转叶轮进行能量传递,而用诱导形成的增强辅合的液体旋流场进行能量传递,进而研制一种使被输送流体不经过叶轮,而以流体自身进行输送,并同时具有高效率、低能耗、长寿命、多用途等特点的高效长寿多功能叶片泵。这一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长寿多功能叶片泵,它包括泵壳、叶轮、叶轮工作室、液体旋流室、进水口、出水口、电机,所述叶轮由至少一组单侧封闭、轴向放大的圆弧型流道叶片组成;所述泵壳内部为带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圆形双室或多室。
所述叶轮包括相互连接的叶片与叶轮盘,叶轮盘则与电机轴连接,在叶轮盘的前端设有前封片。
所述叶片根部宽度A≥叶片端部宽度a,且叶片根部内侧半径B>叶片端部内侧半径b。
所述泵壳分为圆形液体旋流室和圆形叶轮工作室,叶轮安装在叶轮工作室内,并与置于泵壳外部的电机连接;同时液体旋流室的侧面设有进水口,顶部设有出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高效长寿多功能叶片泵,由泵壳、叶轮、叶轮工作室、旋流室、进气口、出气口、电机等构成。其基本特征在于单侧封闭、轴向放大的圆弧型流道叶片(图2)构成的叶轮(图1)和设有进出水口的独特的圆形双室泵壳(图3)。单侧封闭、轴向放大的圆弧型流道的叶轮(图1),具有A≥a,B>b的加强型叶片结构(图2)。用该结构的叶片泵实现了一种新的能量传递方式—液体旋流场能量传递方式。液体旋流场能量传递方式较传统的蜗壳形双壁叶轮(片)能量传递方式,具有更高的效率、更低的能耗、更小的噪音、更长的寿命和更多的功能。
众所周知,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叶片泵,都是通过旋转叶轮或叶片对流体作功而实现能量传递的。这种能量传递方式的泵在工作时会产生机械损失、容积损失和流动损失,其损失的大小分别用机械效率ηm、容积效率ηv和流动效率ηh来衡量。泵的总效率η=ηmηvηh。其中,一般离心泵的机械效率ηm=0.90~0.97;容积效率ηv=0.90~0.95;流动效率ηh=0.80~0.95;离心泵的总效率η=0.62~0.92。由此可见,泵在工作时流动损失最大,容积损失次之。因此,如何有效地减少流动损失和容积损失是提高效率和节能降耗的关键所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29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向液动增压机构
- 下一篇:自动限速熄火功能点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