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治疗气管炎的药物贴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22952.3 | 申请日: | 2008-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24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何健;李守贵;姜良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健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K36/8945;A61K9/70;A61P11/00;A61K35/5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700山东省临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气管炎 药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药药物敷贴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气管炎的药物贴。
背景技术 目前,治疗支气管炎的药物,大都为西药或口服中成药,由于口服药物经肠胃吸收药物散失大,存在药效低、具有副作用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药物散失大、药效低、有副作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治疗气管炎的药物贴,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治疗气管炎的药物贴,包括纱布基层,纱布基层上依次设有油纸层、药膏层和薄膜保护层,所说纱布基层的两端分别设有带有子母扣的捆扎带。
所说药膏层由中药粉、生姜汁、氮酮按5:1:0.3重量配比配制成的中药膏构成。
所说中药粉由下述药物组分及重量配比组成,穿山龙30份、麝香1份、制半夏30份、胆南星20份、细辛40份,白芥子70份,甘遂70份。
本实用新型药物贴,贴敷于穴位,通过药物的发散、走窜、经皮吸收,使药物直达病灶,而疏通经络,药力专而疗效巩固,发挥了药理作用。该药物贴使用方便、疗效独特、无副作用、是一种治疗气管炎的理想药物贴。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本实用新型包括纱布基层2,纱布基层2上依次设有油纸层5、药膏层3和薄膜保护层4,纱布基层2的两端分别设有带有子母扣的捆扎带1、6;药膏层3由中药粉、生姜汁、氮酮按5:1:0.3重量配比配制成的中药膏构成;中药粉由下述药物组分及重量配比组成,穿山龙30份、麝香1份、制半夏30份、胆南星20份、细辛40份,白芥子70份,甘遂70份。
本实用新型药物贴按辨证取穴法治疗,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所取穴位:基本穴:取膻中、肺俞、中府;寒型穴:加风门、定喘、膈俞、丰隆;热型穴:加大椎、大杼、天突、风门;寒热虚实错杂型穴:加膈俞、脾俞、肾俞。喘重者:加定喘、外定喘;痰多者:加丰隆;胸膈满闷者:加天突;缓解期,多选用脾俞、肾俞、膏肓俞诸穴位。
2、贴敷时间:为农历辛日之早晨5点至7点(辛卯时),每年连续治疗3次,连续治疗3年为1疗程。
3、具体操作:患者取坐位,用碘酊或碘伏消毒所取穴位皮肤,酒精脱碘,然后把本实用新型药物贴上的薄膜保护层4揭掉,将药膏层3对准所选穴位上,用纱布基层2两端的带有子母扣的捆扎带1、6固定,24小时后取下。
该药物贴辨证取穴,不拘泥于固定穴位,突出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发挥了祖国医学“子午流注”理论来指导临床实践,以“辛日辛时开辛穴”指导贴敷时间和穴位,提高了临床疗效,兼取了经皮吸收剂氮酮能促进药物吸收的药理作用,提高了中药药物利用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健,未经何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29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调、冰箱水冷却装置
- 下一篇:B超机探头消毒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