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机油滤清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23554.3 | 申请日: | 2008-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812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冀丽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03 | 分类号: | F01M11/03;F01P11/08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玉峰 |
地址: | 261061山东省潍坊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机油 滤清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机油过虑、冷却的发动机机油滤清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发动机上用于机油冷却滤清的装置采用的是将机油经过机油冷却器座后再依次通过机油冷却器和机油滤清器,对润滑机油先经过机油冷却器冷却,之后再经过机油滤清器滤清,之后进入发动机机体主油道循环使用。机油冷却滤清装置采用上述方式对机油进行冷却和滤清循环使用,长时间的使用会对机油冷却器存在一定的损害,降低了机油冷却器的使用寿命,影响了机油冷却器和机油滤清器使用效果,并且用于机油输送的管路繁多,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机油滤清冷却装置,本机油滤清冷却装置充分发挥了机油滤清器和机油冷却器的功能,延长了机油冷却器及整机的使用寿命,并且结构简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发动机机油滤清冷却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机油冷却器座、机油冷却器、中间连接座和机油滤清器,所述中间连接座位于机油冷却器侧设有穿过机油冷却器后且安装在机油冷却器座进油口的滤清器进油管,所述中间连接座位于机油滤清器侧设有连通机油滤清器回油口的滤清器回油管,所述中间连接座设有至少一个连通滤清器进油管和机油滤清器进油口的进油油道、至少一个连通滤清器回油管和机油冷却器进油口的回油油道;所述机油冷却器回油口连通机油冷却器座回油口。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中间连接座与机油冷却器的连接表面设有连通机油冷却器进油口的回油环状凹陷,所述回油油道开口于回油环状凹陷内;所述中间连接座与机油滤清器的连接表面设有连通机油滤清器进油口的进油环状凹陷,所述进油油道开口于进油环状凹陷内。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滤清器进油管和滤清器回油管具有共同的中心线。
上述技术方案的发动机机油滤清冷却装置,由于是采用依次连接的机油冷却器座、机油冷却器、中间连接座和机油滤清器,中间连接座位于机油冷却器侧设有穿过机油冷却器后连通机油冷却器座进油口的滤清器进油管,中间连接座位于机油滤清器侧设有连通机油滤清器回油口的滤清器回油管,穿过中间连接座设有至少一个连通滤清器进油管和机油滤清器进油口的进油油道、至少一个连通滤清器回油管和机油冷却器进油口的回油油道;机油冷却器回油口连通机油冷却器座回油口。通过以上方式,改变了机油滤清冷却装置的油路设计,将机油冷却器座、机油滤清器和机油冷却器的油道通过中间连接座上设有的油道依次串联连接起来,机油从机油冷却器座出来后进入中间连接座,之后进入机油滤清器,滤清后返回至中间连接座,进入机油冷却器,冷却后返回机油冷却器座并进入机体主油道使用,这样机油依次流经机油滤清器和机油冷却器,完成机油的先滤清后冷却过程,充分发挥了机油滤清器和机油冷却器的功能,延长了冷却器及整机的使用寿命。采用中间连接座与机油冷却器的连接表面设有连通机油冷却器进油口的回油环状凹陷,回油油道开口于回油环状凹陷内;中间连接座与机油滤清器的连接表面设有连通机油滤清器进油口的进油环状凹陷,进油油道开口于进油环状凹陷内,以及滤清器进油管和滤清器回油管具有共同的中心线的方式,便于中间连接座与机油滤清器和机油冷却器之间的密封连接,以及与机油滤清器和机油冷却器上油路的连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发动机机油滤清冷却装置的油路回油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发动机机油滤清冷却装置的油路进油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发动机机油滤清冷却装置中间连接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向剖视图;
图5是图4中B-B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35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晶圆盒清洗提示系统以及方法
- 下一篇:装载口多重搬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