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轮摩托车省力型中心支架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23767.6 | 申请日: | 2008-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44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发明(设计)人: | 苏秀华;冯延勇;王新建;张晓青;陈维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轻骑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H1/00 | 分类号: | B62H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0014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轮 摩托车 省力 中心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配件,具体是二轮摩托车上的中心支架。
背景技术
中心支架是摩托车的重要部件之一,其作用在于使摩托车停放时保持稳定平衡。现有的摩托车中心支架多为简易支腿与短小蹬杆的结构,这种中心支架由于结构的局限性,因此造成了支车时不但要用力踏蹬杆,而且需要一只手将车尾向上提,十分的不方便。如果驾驶员为女性或身材较为瘦弱,支车将十分的困难。基于这个原因,缩小了摩托车的适用人群。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轮摩托车省力型中心支架,它可以在保证中心支架功能和强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驾驶员支车时的力量,使得支车变得简单省力。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该二轮摩托车省力型中心支架,包括左支腿、右支腿,两个支腿的顶端均设有可与车架连接的安装孔,且两安装孔同轴线;两个支腿的上部连为一体;每个支腿的底端分别固设一块宽大的水平底板;其中左支腿的底端外侧固接有加长脚蹬杆,脚蹬杆与水平底板位于同一平面上;左支腿上固设有挂弹簧架;左支腿上的水平底板的前端与左支腿之间圆弧过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在该中心支架中,所述的左支腿与脚蹬杆之间连接有加强杆。
在该中心支架中,所述的支腿内侧设有橡胶缓冲垫,该橡胶缓冲垫凸出于支腿的后侧。
在该中心支架中,所述的橡胶缓冲垫为一个可转动的橡胶轮,橡胶轮通过安装轴安装在支腿内侧,该安装轴与支腿顶端安装孔的轴线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与现有中心支架相比,它通过杠杆原理更加有效的利用了驾驶员支车时的脚踏的力量,使得支车过程仅需要一手扶车把,脚踏脚蹬杆即可轻松完成。
2、在保证中心支架整体功能和强度的前提下,利用支车后左右两个水平底板和脚蹬杆所构成的三角形来保证支车后的稳定可靠。
3、橡胶轮缓冲垫的采用,解决了因缓冲垫不可避免的磨损造成的中心支架收起时磕碰其他部件的问题。可转动橡胶轮缓冲垫,降低了缓冲垫的磨损程度,提高了中心支架的整体耐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支车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1左支腿,2右支腿,3螺栓,4左底板,5右底板,6脚蹬杆,7加强杆,8挂弹簧架,9弹簧,10车体,11挂弹簧架,12橡胶轮,13安装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该中心支架包括左支腿1、右支腿2,两个支腿的顶端均设有可与车架连接的安装孔,且两安装孔同轴线。两个安装孔用于将中心支架通过螺栓3等连接件固定在车架上,同时两安装孔之间的连线作为中心支架旋转的轴线。两个支腿的上部连为一体。
左支腿1、右支腿2的底端分别固设左底板4、右底板5,两底板为宽大的水平板。左支腿1的底端外侧固接有加长脚蹬杆6,脚蹬杆6与左底板4位于同一平面上。这样左底板4、右底板5与脚蹬杆6形成一个三角形的稳定面,保证支车后的稳定性。左底板4的前端与左支腿1之间圆弧过渡,可使支车更省力。
左支腿1与脚蹬杆6之间连接有加强杆7,保证中心支架整体的强度及可靠性。
左支腿1上固设有挂弹簧架8。安装中心支架时,该挂弹簧架8连接弹簧9的一端,弹簧9的另一端连接在车体10上的挂弹簧架11上。
支腿内侧设有橡胶缓冲垫,该橡胶缓冲垫为一个可转动的橡胶轮12,橡胶轮12凸出于左支腿1的后侧。这样可以避免中心支架收起时,会磕碰车架上的其他部件。橡胶轮12通过安装轴13安装在左支腿1内侧,该安装轴13与支腿顶端安装孔的轴线平行。橡胶轮12可转动,解决了因普通缓冲垫磨损过快造成失效,引起中心支架收起时磕碰其他部件的问题。
如图4所示,该中心支架支起时,其脚蹬杆6上的脚踏施力点的施力方向,即为此点绕中心支架固定点(安装孔的中心)转动圆弧的切线方向。这样,通过杠杆原理达到省力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轻骑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济南轻骑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37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