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胸腔穿刺针套管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23975.6 | 申请日: | 200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382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发明(设计)人: | 齐保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保龙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建宏 |
地址: | 233000安徽省蚌***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胸腔 刺针 套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中的胸腔穿刺针套管。
背景技术
目前向胸腔内置入导管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切开皮肤,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以止血钳夹住导管的一端一起刺人胸腔后,松开止血钳并退出,将导管留置在胸内;另一种方法是,切开皮肤,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用市售的由套管和穿刺针构成的套管针从切口处刺入,有脱空感时,说明套管及穿刺针已进入胸腔,然后拔出穿刺针芯,从套管中引入导管,再将套管从人体内退出。对于前一种方法,需要较大的切口,损伤大、动作粗暴,对肥胖者或肋间隙较窄者来说,有时很难进入。对于后一种方法,操作简单、进入方便、损伤小。但后一种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套管从导管上取下有时较麻烦,例如,做气胸的治疗时,所用的较粗的导管与引流装置的连接处的直径增大,还有一些导管与引流装置连为一体,此时,要想将套管取下,需要先将导管切断,将套管取下后再将导管接上。因此,现有市售的套管针在使用上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胸腔穿刺针套管,它在将导管引入后,能够方便的从导管上取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胸腔穿刺针套管,它由两瓣横截面为缺圆环状的管体对接构成。在两管体相互对接的边沿上分别设有豁槽和凸起,两管体上的豁槽和凸起相互插接配合,在两管体的一端分别固定有支板,两管体上的支板通过螺栓、螺母联接。
由上述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胸腔穿刺针套管在使用时与穿刺针一同刺入胸腔,在拔出穿刺针、将导管从套管中送入到胸腔内的合适深度后,使套管退出体外,将对接的两瓣管体分开,即可方便的将套管从导管上取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它与穿刺针组合构成的套管针使用时操作方便,进而使套管针的使用范围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
胸腔穿刺针套管,它由两瓣横截面为缺圆环状的管体1、管体2对接构成。管体1与管体2对接的方式为:在两管体相互对接的边沿上分别设有豁槽和凸起,两管体上的豁槽和凸起相互插接配合,即在管体1上设有豁槽1a和凸起1b,在管体2上设有豁槽2a和凸起2b,豁槽1a和凸起2b、豁槽2a和凸起1b相互插接配合,在管体1、管体2的一端分别固定有支板3、支板4,支板3、支板4通过螺栓6、螺母5联接。
参见图2
管体1、管体2的横截面为半圆环状,每一管体上的支板为一对、并呈对称布置,且管体1与其上支板3、管体2与其上的支板4均为一体。管体1与管体2上位置相对应的支板3、支板4之间通过螺栓6、螺母5联接。
由图1、图2可见,拆去螺栓6、螺母5即可使管体1与管体2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保龙,未经齐保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39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