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巩膜瓣剥离刀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24464.6 | 申请日: | 200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66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李传虎;孟海云;郑顺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传虎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代理公司: | 泰安市泰昌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存海 |
地址: | 271500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巩膜 剥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院眼科用手术工具,直接涉及眼科巩膜瓣剥离手术用的刀具。
背景技术
为降低青光眼病人的眼球内压,就需要将病人眼球内的部分房水释放,常用的方法就是在病人眼球上方角巩膜缘处设置小口,让多余的房水随时从小口处排出,达到减压目的。在角巩膜缘处设置减压小口的手术即为巩膜瓣剥离手术,传统的手术用刀具一般采用折断的刮脸刀片条,但每次折断刀片条的形状、尺寸难以统一,与严格规范的眼科手术操作很不协调,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手术造成了不便,常导致所切膜瓣厚薄不均,甚至使膜瓣穿孔破裂。
为解决这一问题,2004年8月25日公告的、授权公告号为CN2635057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就公开了一种巩膜瓣剥离刀,这种刀具的前边和两侧在同一平面内均形成刀刃,使用时具有切入方便的优点,但切入深度难以控制,易导致形成的膜瓣厚薄不均,而且整体宽度一般小于膜瓣成型宽度,向前推进切入的同时还需要向左右扩展。对医务人员的技能要求较高,切入时既要兼顾到前进的速度、距离又要兼顾成型的膜瓣的宽度和厚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巩膜瓣剥离刀,它能有效地解决现有的巩膜瓣剥离刀手术时难以控制切入深度,从而易导致形成的膜瓣厚薄不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巩膜瓣剥离刀具有主刀刃,主刀刃两侧还分别设置副刀刃,主刀刃与两侧的副刀刃形成与膜瓣等宽的凹槽结构,各副刀刃上端外侧还分别设置支撑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是:所述支撑臂为半径大于13毫米的弧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主刀刃为水平直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主刀刃为中间下凹且半径大于11.5毫米的弧线。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设置的副刀刃上端两侧还分别设置了支撑臂,因而在运用本实用新型作巩膜瓣剥离手术时,切入深度容易控制,形成的膜瓣的厚度均匀;本实用新型由于将主刀刃与两侧的副刀刃设计成与膜瓣等宽的凹槽结构,因而整个膜瓣可在推进切入时一次成型,进一步保证了整个膜瓣在宽度方向和前进方向上厚度均匀一致;同时在主刀刃设计为水平的直线或中间下凹的弧线时,保证了进刀时主刀刃中间部位与眼球巩膜表面形成点接触,进一步保证了手术时主刀刃中间部位先进入巩膜、然后逐渐向两端延伸、最后主刀刃与副刀刃一起向前推进的切入模式,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顺畅切入,也进一步保证了膜瓣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人眼球形成膜瓣后俯视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原理图,图3是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刀刃部位切入眼球上部巩膜时的结构原理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人眼球形成膜瓣后俯视位置的结构,膜瓣在眼球的巩膜表面紧靠角膜,膜瓣成型后在图1位置呈矩形,单边尺寸在3-5毫米为宜。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巩膜瓣剥离刀的立体结构,前端形成主刀刃3,主刀刃3两侧分别设置副刀刃2,主刀刃3与两侧的副刀刃2形成与膜瓣等宽的凹槽结构,各副刀刃2上端外侧还分别设置支撑臂1。支撑臂1的弧线半径应不小于眼球巩膜铅垂剖面的最大圆弧半径11.5毫米左右,以大于13毫米为宜;主刀刃3优先采用水平线或下凹的弧线,采用弧线时,弧线半径以大于眼球巩膜铅垂剖面的最大圆弧半径11.5毫米左右为宜。整个主刀刃3、副刀刃2、支撑臂1连接在一起的曲线向后延伸形成一曲面,该曲面通过刀颈4与刀把5连接。
图3示出了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巩膜瓣剥离刀的刀刃部位切入眼球上部巩膜时的结构,支撑臂1形成的弧线紧贴眼球巩膜表面,主刀刃3两侧由副刀刃2与支撑臂1实现连接,主刀刃3与副刀刃2形成的凹槽宽度即为一次成型的膜瓣宽度,凹槽宽度控制在3-5毫米为宜,主刀刃3与支撑臂1的间距即副刀刃2的高度,决定了膜瓣的厚度,副刀刃2的高度控制在0.2-0.4毫米为宜。本实用新型的巩膜瓣剥离刀可按系列进行设计。具体手术中根据需要选择确定凹槽的宽度尺寸和副刀刃2的高度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巩膜瓣剥离刀使用一段时间变钝后,可将主刀刃3、副刀刃2、支撑臂1所在的曲面的前端磨平,并对主刀刃3、副刀刃2重新开刃,整个巩膜瓣剥离刀可持续重复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传虎,未经李传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44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砼全内置芯模
- 下一篇:一种楼房给水管安装及节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