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电更换220kV耐张杆拉线的专用卡具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24680.0 | 申请日: | 2008-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918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亓振亮;于长征;于磊;何鹏;亓鹏;魏颜镇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芜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4 | 分类号: | H02G1/04;H02G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100山东省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电 更换 220 kv 耐张杆 拉线 专用 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架空线路中耐张杆拉线更换的工具,特别是一种带电更换220kV耐张杆拉线的专用卡具。
背景技术
架空输电线路作为电力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保证供电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220kV作为骨干输电线路,一旦停电将造成较大范围的影响。为保证电网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减少因停电而带来的电量损失,采取带电作业方法将是今后消除输电线路缺陷的主要方法。耐张杆拉线是架空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装设在架空线路的耐张、转角、分支、跨越和终端等承力杆处,平衡电杆所受到的各方面的作用力,防止倒杆,因此耐张杆拉线的好坏,可直接影响线路的安全运行。耐张杆拉线长期暴露在野外,必然造成锈蚀,特别在工矿区,锈蚀的会更加严重,导致承受拉力下降,对锈馈的拉线如不及时更换,会造成倒杆的重大事故。目前,更换耐张杆拉线的方法是:首先需要停电更换,再开挖临时拉线坑,利用临时拉线拉紧,再更换上新的拉线,然后再撤去临时拉线。显然,目前更换耐张杆拉线的方法存在以下不足:一是作业时间长、工作效率低;二是施工工艺比较复杂,综合造价高;三是受民事工作和停电计划等因素的制约,不能适用于大范围更换拉线,同时,停电还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四是施工安全性差,且受环境条件和天气的影响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用停电和挖临时拉线坑,使更换拉线工序简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施工费用、减少损失,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带电更换220kV耐张杆拉线的专用卡具。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带电更换220kV耐张杆拉线的专用卡具,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底座板、压板、间隔限定螺杆、固定螺杆、螺帽、间隔块、垫片构成,底座板和压板均为形状相一致的等腰三角形钢板,在中间分别设有长方形孔,在底座板的长方形孔的两侧通过间隔限定螺杆固定上间隔块,在间隔块上垫上垫片,通过垫片和间隔块限制底座板和压板之间的距离,在底座板的底边两端设垂直的固定螺杆,在压板上与底座板上的间隔限定螺杆和固定螺杆相对应的位置设通孔,压板上的通孔分别套在底座板上相应的间隔限定螺杆和固定螺杆上,并分别用相应的螺帽固定为一体。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压板和底座板的厚度均为20-30mm,隔离块的高度为80-100mm,垫片的厚度为8-10mm,使底座板与压板之间的间距为88-110mm。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采用该专用卡具在耐张杆上固定上予拉线,使耐张杆稳定,再将锈蚀的旧拉线拆下,然后再更换上新的拉线,更换好后,再拆下予拉线和该专用卡具,则更换完毕。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更换耐张杆生锈拉线的方法相比,由于不用停电和挖临时拉线坑,所以使更换拉线更加快捷,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施工费用、避免因停电带来的经济损失,而且更换工作安全可靠,可广泛用于各种耐张杆生锈拉线的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座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压板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2、3制作本实用新型。该带电更换220kV耐张杆拉线的专用卡具,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底座板1、压板2、间隔限定螺杆3、固定螺杆3′、螺帽4、间隔块5、垫片6构成,底座板1和压板2均为形状一致的等腰三角形钢板,在中间分别设有长方形孔7、7′,在底座板1的长方形孔7的两侧通过间隔限定螺杆3固定上间隔块5,在间隔块5上垫上垫片6,在底座板1的底边两端设垂直的固定螺杆3′,在压板2上与底座板1上的间隔定位螺杆3和固定螺杆3′相对应的位置设通孔8,压板2上的通孔8分别套在底座板1上相应的间隔限定螺杆3和固定螺杆3′上,并分别用相应的螺帽4固定为一体。所述的压板2和底座板1的厚度均为20-30mm,隔离块5的高度为80-100mm,垫片的厚度为8-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芜供电公司,未经莱芜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46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