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挠性炉顶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24967.3 | 申请日: | 2008-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95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于治津;陈强;董高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天兰电力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M11/02 | 分类号: | F23M11/02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萍华 |
地址: | 266071山东省青岛市崂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炉顶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对锅炉炉顶进行密封的复合挠性炉顶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厂为解决锅炉炉顶漏风漏灰的问题,都对炉顶进行密封,常用的密封方法时在预密封部位先浇铸耐火可塑料,填充一些保温材料,然后用耐热钢板焊接形成一次密封层,再采用浇注料,最后作保温层处理。由于锅炉本体不同金属构件管材不同,导致其相对膨胀量不同,如穿墙管与内护板之间的膨胀量差别较大,而且由于锅炉本体尺寸过大,使得锅炉本体的绝对膨胀量过大。但是,现有的钢板密封不能有效地调整膨胀量,密封保温材料也不足以吸收锅炉的膨胀,导致锅炉炉顶容易出现漏风漏灰现象。
上述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因炉体膨胀所产生的漏风漏灰问题的现有密封技术会给电厂带来很多不利的后果。首先,从运行安全性上来说,漏风漏灰严重磨损金属受热面,使得管壁变薄甚至出现爆管现象,严重威胁着锅炉的正常运行,造成电厂被迫停产;漏风漏灰对锅炉引风机等辅机的安全运行造成危害;漏风漏灰还会增加锅炉炉顶及顶棚管的负荷,严重时会导致炉顶变形,严重影响锅炉本体的安全运行。其次,从经济角度考虑,漏风漏灰降低了锅炉的热效率,制约锅炉出力,增加锅炉热损失,从而增加了锅炉机组的电耗和磨损;锅炉漏风漏灰导致需要经常对炉顶密封进行修复,增加了人力投入和资金投入,对电厂经济损耗较大。再次,从环保及社会效益而言,由于锅炉漏风漏灰,会污染厂区环境及周围环境,势必对电厂的长久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对于电厂工作人员来说,长期在较差的环境中工作,不利于职工的身心健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锅炉炉顶密封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炉顶漏风漏灰问题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复合挠性炉顶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能够动态地吸收调整锅炉产生的膨胀,有效消除锅炉因热膨胀而产生的裂纹,从根本上解决锅炉泄露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复合挠性炉顶密封装置,包括层状设置的不锈钢软网、陶瓷纤维棉、不锈钢网及可塑料;所述不锈钢软网设置为密封装置的第一层,陶瓷纤维棉设置在不锈钢软网的上层,并用高温粘合剂与不锈钢软网紧密粘结;所述不锈钢网设置在所述陶瓷纤维棉的上层,覆盖陶瓷纤维棉,并通过不锈钢钉与所述陶瓷纤维棉固定;所述不锈钢钉穿过所述不锈钢网、陶瓷纤维棉及不锈钢软网,焊接固定在炉顶本体上;在所述不锈钢网上涂覆有可塑料形成的保护层。
进一步地,所述陶瓷纤维棉至少为三层,每层陶瓷纤维棉之间用高温粘合剂粘结。
再进一步地,所述不锈钢钉焊接的密度为12-30个/m2,保证将密封装置中的各层固定牢固,同时又不影响整个密封装置的可塑性。
为了进一步增强密封装置的密封效果,而又不增加密封装置的重量,所述可塑料涂抹的厚度为25-40mm,优选为30mm。
又进一步地,所述可塑料表面涂覆有一层抹面料,将密封装置表面涂抹平整。
优选地,所述不锈钢软网为镍镉锰钢软网,所述不锈钢网为镍镉锰钢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密封装置充分考虑了当前电力系统锅炉本体结构的复杂性、密封结构的多样性、使用煤种的不确定性及运行控制的不稳定性等因素,采用高温粘合剂和多层陶瓷纤维棉构成密封装置的主体,并用不锈钢软网和不锈钢网将陶瓷纤维棉紧密包裹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用来密封锅炉炉顶。上述密封装置能随锅炉漏风漏灰部位的膨胀而膨胀,通过多层陶瓷纤维棉吸收调整炉顶热态时各部位金属膨胀系数不同而产生的膨胀裂纹,从而彻底解决了锅炉炉顶的泄露问题,提高电厂运行的可靠性、经济性及环保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复合挠性炉顶密封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复合挠性炉顶密封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镍镉锰钢软网;2、陶瓷纤维棉;3、镍镉锰钢网;4、可塑料;5、抹面料;6、不锈钢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首先介绍一下本实用新型复合挠性炉顶密封装置中各部分所用材料的选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天兰电力实业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天兰电力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49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冷管和跨临界CO2联合供能系统
- 下一篇:一种内外风冷型臭氧发生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