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软质加压舱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25264.2 | 申请日: | 2008-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094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发明(设计)人: | 于峰涛;袁俊舫;赵忠鹏;邹广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宏远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G10/02 | 分类号: | A61G1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5500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加压舱 | ||
1、便携式软质加压舱,包括舱体、空气加减压装置、供氧排氧装置、CO2吸收装置、舱内环境气体监测装置、对讲装置、操作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是系统的承压部件,由软质复合材料构成软性囊式舱体(2),舱体上设有舱门(16)、围栏、承压网罩、后盖、接头、递物筒(13),软性囊式舱体(2)具有密封和承压功能,软性囊式舱体(2)外周套有由经向网带(17)和纬向网带(18)构成的承压网罩,经向网带两端分别固定于舱体的围栏和后盖上,纬向网带为闭合的圆环,舱门(16)设于围栏上,对应的另一侧为舱体后盖,围栏上设有N个连通舱内外的接头,舱门(16)上装有指针式温度表(8)、压力表(7)、用于减压和舱压超压卸载的减压复合安全阀(12)、递物筒(13)以及观察窗。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软质加压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门(16)与围栏之间采用“0”型圈柱面密封结构,递物筒(13)与舱门之间采用“0”型圈柱面、平面相结合的密封结构,围栏和舱门上设有四对八分之一圈凸缘结构,顺时针手动旋转八分之一圈定位;舱门与递物筒也设有八分之一圈凸缘结构,同样顺时针手动旋转八分之一圈定位。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软质加压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加减压装置由空气加压装置和减压装置构成,空气加压装置的加压管路(4)从碳纤维空气瓶(3)由管路依次连接穿过围栏的接头、机控阀、消音器至舱体内,减压装置由安装在舱门(16)上的减压复合安全阀(12)构成。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软质加压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排氧装置由供氧装置和排氧装置构成,供氧装置的供氧管路(9)从碳纤维氧气瓶(1)由管路连接穿过围栏的接头至舱体内吸氧面罩,排氧装置由吸氧面罩连接穿过围栏的接头由排氧口(10)排出舱体。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软质加压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内环境气体监测装置采用可拆卸方式构成气体分析管路(6),舱体内气体经穿过围栏(15)的接头、连接软管、流量计连通至控制箱(14)内所设的气体分析仪。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软质加压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递物筒(13)固定于舱门(16)中部,为可脱卸式结构,递物筒(13)由观察窗构成内门、外门,递物筒(13)通过接头至舱体内。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软质加压舱,其特征在于,CO2吸收装置的CO2吸收管路(5)由碳纤维空气瓶(3)经管路连接至控制箱内压力调节阀,通过压力调节阀调节输出流量,并由管路经围栏接头与舱体内的CO2吸收器连接。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软质加压舱,其特征在于,对讲装置由舱外主机经过电连接口(11)至舱内喉震式耳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宏远氧业有限公司,未经烟台宏远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526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长跑辅助训练器
- 下一篇:肋骨固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