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压自动抽油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25821.0 | 申请日: | 2008-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70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穆以东;孙树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树才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F16H4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2000山东省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自动 抽油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采油设备。尤其是抽油机。
背景技术
目前国际国内油田采油用的抽油机都是一种磕头式抽油机,2003年有人发明一种专利数控直线抽油机。以上两种抽油机都存在耗材多、笨重、搬迁困难、效率低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抽油效率(每分钟抽油次数),耗材(钢铁)少、重量轻、易搬迁的液压自动抽油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液压自动抽油机,由机座、抽油活塞杆、钢丝绳、上定滑轮、下定滑轮、动滑轮、活塞杆、单向油缸、电液换向阀、液压站组合构成,单向油缸、液压站安装在机座上,电液换向阀装设在液压站上面,通过油管连接单向油缸,动滑轮装设在单向油缸的活塞杆顶端,上定滑轮装设在井架的顶部,下定滑轮装设在机座上面,钢丝绳绕过动滑轮、下定滑轮、上定滑轮,与油井的抽油活塞杆顶端联接固定。液压站采用多机多泵结构。动滑轮、上定滑轮、下定滑轮均为双联绳轮和双钢丝绳结构。由液压控制单向油缸的起落来带动油井抽油活塞的抽油动作。应用动滑轮原理,单向油缸顶起动滑轮上升一米、抽油机活塞升高两米的倍速传动形式。当液压站送入液压油时,单向油缸的活塞杆顶着动滑轮升起,带动钢丝绳经过定滑轮改变方向后,提起抽油活塞进行抽油。当电液换向阀换向时,液压站的油泵卸荷,靠抽油活塞的重力及单向油缸的活塞杆和动滑轮的重力将单向油缸中的液压油压回油箱。单向油缸的活塞杆回原位,完成一次抽油动作。电液换向阀再换向时,液压油再送入单向油缸,活塞杆又顶起动滑轮升起,抽油活塞又进行抽油动作。电液换向阀又再换向,单向油缸的活塞杆又回原位,抽油机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完成抽油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抽油效率高,故障率低,只有抽油行程有负荷工作,回程时油泵卸荷,抽油活塞自动回位,抽油次数和每次抽油量都可调节;所用钢材是原磕头抽油机的几分之一,重量轻,拆迁方便,较好地达到了预定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机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上定滑轮(6)的侧视图。
图中,1-机座,2-油井,3-抽油活塞杆,4-钢丝绳,5-井架,6-上定滑轮,7-下定滑轮,8-动滑轮,9-活塞杆,10-单向油缸,11-电液换向阀,12-液压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液压站12采用多机多泵结构。抽油活塞杆3提升的快慢由电机油泵开启的台数多少来决定,电机油泵开启的台数多,抽油机的活塞升起得快,否则相反。抽油活塞杆3升起的高度即行程的大小,由行程开关来决定,每分钟的抽油次数及每次抽油的有效行程都是可以调节的。
图1显示,各部件都安装在机座1上,搬迁时可以拆开搬运;图2表达三个滑轮组都是双联绳轮和双钢丝绳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动作原理是:在液压站12上的电机油泵启动后,由电液换向阀11向单向油缸10内供油,单向油缸10的活塞杆9顶着动滑轮8一起升起,带动钢丝绳4绕过上定滑轮6和下定滑轮7拉动抽油活塞杆3进行抽油。当抽油活塞杆3达到规定的行程时,电液换向阀11换向,电机油泵卸荷,单向油缸10中的液压油在活塞杆9、动滑轮8及抽油活塞杆3的重力作用下,通过油管压回油箱初始位置,完成一次抽油动作。电液换向阀11再换向,又如此完成第二次抽油动作。这样往复循环不停地抽油,即可完成自动抽油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树才,未经孙树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58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业电风扇安全网
- 下一篇:覆合无榫空芯新型结构门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