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矿山深井乏风过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26687.6 | 申请日: | 2008-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617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滕广林;刘志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滕广林;刘志钧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E21F1/10;E21F5/04;B01D46/12;B01D47/06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宁钦亮 |
地址: | 271200山东省新泰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山 深井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深井乏风过滤技术,尤其是深井乏风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矿山井下开拓掘进、巷道整修等施工风动设备和工具所需压风均由压风机供给,长期以来,供风距离较长的矿山深井压风机站一般分设在井下离用风地点就近的、有新鲜风流的进风巷道中运行,这就使压风机工作中所产生大量的热量直接散发在井下空气中,形成热害,若将这些带有大量热量的冷却风直接排入回风巷道内,虽然可消除热害,但也造成了新鲜风的浪费。如果将压风机站分设在回风巷道,利用已清洗过采掘工作面的乏风再给压风机使用,可消除热害,节约新鲜风,但由于回风巷道的乏风含尘量太高和湿度太大,特别是煤矿井下乏风中还含有一定量的瓦斯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使用常规的空气滤清技术压风机不能正常工作,这使回风巷道一直成为压风机使用的禁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矿山深井乏风过滤装置,这种乏风过滤装置配合分设在回风巷道内的压风机站使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乏风过滤装置结构是:它包括分设在压风机进风侧巷道的三道风门,在第一道风门处加一道水幕,每道风门上安装有过滤风网;所述的过滤风网结构是,包括一个固定在巷道壁上的、按回风巷道断面形状制成的硬质骨架,骨架上铺设一层钢丝网,钢丝网上再铺设过滤网,以增加过滤网的强度。
为了提高过滤效果,三道风门之间的间距为3—5米。
第一道过滤网使用50目的纱网材料,使经水幕清洗过滤后的乏风滤掉40-60%大颗粒粉尘。
第二道过滤网使用孔隙大密度小的海绵材料,使去湿过滤后的乏风再滤掉大部分水份和20-30%中小颗粒粉尘。
第三道过滤网使用孔隙小密度大的海绵材料,使第三次精细过滤后的乏风再继续过滤掉水份和10-20%细小颗粒粉尘,使乏风成为符合压风机使用要求的干净空气。
上述三道过滤风网的工作原理如下:乏风通过第一道过滤风网时首先被水带喷淋,以增加乏风中粉尘颗粒的粘着力和重量,使粉尘颗粒通过第一道滤网时易附着在滤网上,在淋水的作用下质量较大的粉尘颗粒沿滤网表面被冲洗下来,从排污沟流出,同时在淋水的作用下乏风的温度被降低,改善了机站的环境空气温度,通过第一道过滤风网清洗过滤后的乏风粉尘含量已减少过半,含有剩余中小颗粒粉尘的乏风被混入大量水份,经第二道过滤风网的去湿过滤,滤除乏风中小颗粒粉尘和大部分水份,降低乏风的湿度和中小颗粒粉尘的含量。经过第二道去湿过滤后的乏风,仅含有剩余部分的细小颗粒粉尘和少量水份;再经第三道过滤风网的精细过滤,滤除乏风剩余细小颗粒粉尘和水份,进一步降低乏风的湿度和细小颗粒粉尘的含量,使乏风成为符合压风机使用要求的干净空气。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①在压风机进气测加装过滤装置,分别对压风进行清洗过滤、去湿过滤、精细过滤三级过滤,使过滤后的乏风称为压风机的新鲜风,节约井下新鲜风,保证了压风的供风需要;③在喷淋冷水的作用下乏风的温度被降低,降低了压风机的工作环境温度,使井下压风机所产生的热害得到根治;④经过处理的乏风含尘量低于工业广场空气含尘量。
总之,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长期以来压风机站不能在回风巷道内分设的难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对本实用新型内容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幕,2—硬质骨架,3—过滤网,4—钢丝网,5—压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乏风过滤装置包括三道风门,三道风门均分设在压风机5进风侧巷道内,在第一道风门处加一道水幕1,每道风门上安装有过滤风网;所述的过滤风网结构是,包括一个固定在巷道壁上的、按回风巷道断面形状制成的硬质骨架2,骨架2上铺设一层钢丝网4,钢丝网4上再铺设过滤网3,以增加过滤网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滕广林;刘志钧,未经滕广林;刘志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66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