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架式安全型锐器收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27207.8 | 申请日: | 2008-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708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发明(设计)人: | 巴广玲;李雪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巴广玲 |
主分类号: | A61G12/00 | 分类号: | A61G12/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7100山东省枣庄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架式 安全 型锐器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医疗机构使用的废弃医疗锐器收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架式安全型锐器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护士每天要完成大量的注射、输液等护理技术操作,与注射器、输液器及采血器针头等医疗锐器接触的机会较多,因此,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和经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医疗锐器伤引发血源性感染的潜在危险正日趋严重。医疗锐器伤是指在医疗机构工作时间内由针头及其他一切锐器(如安瓿碎片等)所造成的使皮肤出血的意外伤害,它是一种与注射相关的职业伤害,是最常见的医疗职业性伤害。医疗锐器伤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主要的职业因素。我国护理工作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工作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护理操作相对较多,如采血、注射、输液、配药等是导致医疗锐器伤的主要环节,锐器伤受伤环节中,11.97%的针刺伤是由于取针头所致,16.7%是套上针帽引起,锐器伤主要在针头使用后到丢弃之间发生率较高,只有将使用过的针头等锐器物立即放入耐刺的锐器收集盒才能有效地降低锐器伤。
目前,锐器收集盒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安全性不足,比如可视性差,收集器透明度低,不能移动,材料抗刺穿强度低,整体可调节性不够,易渗漏等问题,例如有医院将锐器收集盒放在治疗车的下层或靠近操作者的地面上,虽然解决了不需移动就能及时丢弃锐器废物,但锐器收集盒放置位置较低以及特定的锐器收集盒入口导致了丢弃时可视性差,往往发生不能一次准确投入到盒内,再次处理锐器废物,增加了操作者受伤的危险,并且未放入盒内的锐器废物污染了周围环境。另一方面把锐器收集盒放在治疗车下层及靠近操作者的地面上,放置位置相对较低,大量的药液配置与处置使护士配药与丢弃锐器物之间反复弯腰,易造成护士腰肌、臂肌劳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移动、能伸缩、可视性好的架式安全型锐器收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架式安全型锐器收集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下面装有万向轮,底座的上面固定连接有套筒,套筒内插接有伸缩杆,套筒上端的外侧连接有锁紧螺钉,其特征是:所述伸缩杆的上端连接有收集盒放置筐体,收集盒放置筐体呈圆柱形筐体;收集盒放置筐体内放置有透明收集盒盒体,透明收集盒盒体呈圆柱形,透明收集盒盒体的外壁上带有一周环形凹槽,收集盒放置筐体的两侧连接有锁紧螺钉,锁紧螺钉与透明收集盒盒体外壁上的环形凹槽相对应;透明收集盒盒体的上端带有开口,开口的上面通过螺纹连接有旋盖,开口的下面连接有一周防跌倒渗漏边口;透明收集盒盒体上部的两侧连接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架式安全型锐器收集装置可移动、能伸缩、透明、可视性好,确保锐器收集盒临床使用时易接近性、可视性处于最佳状态,使锐器物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从而控制了锐器物在处理环节上导致的锐器伤,为放置锐器收集盒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收集盒采用加厚透明防穿刺材料以增加透明性能,提高可视性,并设置防跌倒渗漏边口、警示标志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收集处理锐器物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因素。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治疗室、中心注射室、化验室、手术室等空间小、操作人员多的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透明收集盒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旋盖;2、透明收集盒盒体;3、把手;4、收集盒放置筐体;5、环形凹槽;6、锁紧螺钉;7、伸缩杆;8、套筒9、底座;10、万向轮;11、防跌倒渗漏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架式安全型锐器收集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底座9,底座9的下面装有万向轮10,底座9的上面固定连接有套筒8,套筒8内插接有伸缩杆7,套筒8上端的外侧连接有锁紧螺钉6。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伸缩杆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收集盒放置筐体4,收集盒放置筐体4呈圆柱形筐体。收集盒放置筐体4内放置有透明收集盒盒体2,透明收集盒盒体2呈圆柱形,透明收集盒盒体2的外壁上带有一周环形凹槽5;收集盒放置筐体4的两侧连接有锁紧螺钉6,锁紧螺钉6与透明收集盒盒体2外壁上的环形凹槽5相对应,用于锁紧固定透明收集盒盒体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巴广玲,未经巴广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72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