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延机上辊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27900.5 | 申请日: | 2008-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98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宫一青;刘朋霞;陈亮;李京礼;于明进;李亚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高校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3/32 | 分类号: | B29C43/32;B29C43/24;B29K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45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延机 上辊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胶片压延机的上辊筒装置,属于橡胶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在轮胎制造过程中,通常采用压延机的上、下辊筒将从挤出机中挤出的胶片进行压延处理,以压制成满足工艺要求的规格尺寸,提供给后续的裁切、接头和压合等工序。
原有压延机的上辊筒装置如后附图1和图2所示,在上辊筒的动力传递端,型辊套(41)设置有3个挡块(42),挡块(42)分别插入到型辊轴(43)的槽中定位并向型辊轴(43)传递扭矩,以实现型辊套(41)与型辊轴(43)的转动同步。
上述挡块(42)与型辊轴(43)之间形成插接结构,这对挡块(42)的加工精度有着较高的要求。由于现有工艺水平难以保证上述精度要求,挡块(42)与槽之间存在不同的安装间隙,因此动力传递过程中的转矩往往集中在其中一个挡块(42)上,易于导致其根部断裂而只能更换整个型辊套(41),这就额外地增加了设备维护费用和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延机上辊筒装置,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采用键连接的转矩传递结构以提高上辊筒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实现消除因端部开口而造成的强度下降、甚至导致部件断裂而整体更换型辊的设计目的。
为实现上述设计目的,所述的压延机上辊筒装置主要包括有:
套设在型辊轴上的型辊套,在型辊轴内部设有用于循环水流对上辊筒进行降温处理的轴向水腔。与现有技术的区别之处在于,
在型辊轴的传动端设置有,用于限制型辊套轴向移动的环形限位台阶和键槽,在键槽内部安装有向所述的型辊套传递扭矩的键。
如上述基本方案特征,在型辊套的动力传递端采用键连接以向型辊套传递扭矩,以及限位台阶来阻挡型辊套在转动过程中沿轴向发生位移。
由于键固定在键槽中并且具有较大的剪切面积,所以满足传递较大转矩的使用要求。
同时,型辊套的传动端没有开放性的缺口,也就不会发生因应力集中而造成的破坏问题。
为进一步提高向型辊套传递扭矩的效率,保持型辊套与型辊轴的转动同步性,所述的键通过螺钉紧固在键槽内部。
如上内容,本实用新型压延机上辊筒装置具有的优点是:
1、采用键连接结构传递转矩,能够有效地消除因端部开口而造成的型辊套刚性下降的问题;
2、能够延长型辊套使用寿命、缩短更换时间,降低因部件损坏而带来的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所使用的上辊筒剖面结构图;
图2是现有型辊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压延机上辊筒装置的剖面结构图;
图4是图3的I部放大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水腔40,型辊套41,挡块42,型辊轴43;
如图3和图4所示,型辊轴1,限位台阶11,键13,键槽14,螺钉15,水腔16,型辊套2。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的压延机上辊筒装置主要具有型辊轴1和型辊套2。其中,
型辊套2套设在型辊轴1上,在型辊轴1内部设有形成循环水流以对上辊筒整体进行降温处理的水腔16。
在型辊轴1的传动端,设置有环形限位台阶11和键槽14。限位台阶11用于限制型辊套2的轴向移动。
在键槽14内部,通过螺钉15紧固有键13,键13用于向型辊套2传递扭矩。
型辊套2和型辊轴1通过键13的扭矩传递,使得两者在轴向转动过程中保持同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高校软控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高校软控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79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喷绘机喷头清洁器
- 下一篇:自动铁皮剪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