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双处理器SPI互联的电能量采集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27939.7 | 申请日: | 2008-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726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洋;贾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11/00 | 分类号: | G01R11/00;G01R22/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吉勇 |
地址: | 250061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处理器 spi 能量 采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能量数据采集装置,尤其是一种基于双处理器SPI互联的电能量采集器。
背景技术
目前虽然市场上电能量采集器或抄表系统的种类繁多,不过目前这些产品普遍存在成本高、存储容量小、功能接口少、能采集的电能表的台数少、采集速度慢等缺点。各种产品所采用的CPU也多种多样,从低端的8位、16位单片机,到高端的ARM和DSP都有涉及,但是如果需要进行高速、大量的数据采集和运算,由于现阶段嵌入式CPU的性能所限,传统方法并不能很好的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本低、存储容量大、功能接口多、采集的电能表台数多、采集速度快的基于双处理器SPI互联的电能量采集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基于双处理器SPI互联的电能量采集器,包括壳体,在壳体外表面上分别设置有显示屏、红外通讯窗口、交流电源接口、两路485通讯接口、状态指示灯、编程按键和上下翻页按键;壳体内设有两个通过SPI接口方式进行互联的CPU;其中,一个CPU上连接有显示屏、PC485、红外通讯装置、状态指示灯、编程按键和上下翻页按键,另一个CPU上连接有电能表、无线采集装置、外部时钟和状态指示灯。
所述两个CPU分别是32位的微处理器STR712和微处理器STR912。
本实用新型以32位的微处理器STR712和微处理器STR912作为双CPU,CPU之间通过SPI方式进行互联,以4M/S的速度进行全双工数据传输,通过互斥信号线保证了两个CPU可以无冲突的访问外部设备。发挥了其性能强劲、外设丰富、功耗控制灵活、完整的软件库支持等方面的优点,实现了快速、高效的远程电能量数据采集。
本实用新型包括有GPRS/ZigBee/485/433/红外的有线无线混合通信、本地数据和运行状态显示、大容量/高速存储记忆、实时时钟等功能,适用于所有带485通讯接口的单相、三相、分时智能电表的硬件电路。软件方面以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为平台,发挥其优秀的实时性、良好的多任务设计、极佳的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等多方面优势,编程实现了客户所需求的相应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部原理图;
其中1.显示屏,2.红外通讯窗口,3.交流电源接口,4.485通讯接口,5.状态指示灯,6.编程按键,7.上下翻页按键,8.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2中,在壳体1外表面上分别设置有显示屏1、红外通讯窗口2、交流电源接口3、两路485通讯接口4、状态指示灯5、编程按键6和上下翻页按键7;壳体8内设有两个通过SPI接口方式进行互联的CPU;其中,一个CPU上连接有显示屏1、PC485、红外通讯装置、状态指示灯5、编程按键6和上下翻页按键7,另一个CPU上连接有电能表、无线采集装置、外部时钟和状态指示灯。
两个CPU分别是32位的微处理器STR712和微处理器STR912。
CPU之间通过SPI方式进行全双工通讯,通过互斥信号线保证了两个CPU可以无冲突的访问外部设备,CPU之间可以访问对方CPU的内存、寄存器、设备,同时可以向对方CPU发送预先定义的动作指令。
采集器通过485通讯接口4与最多64块电表相连,定时或者按照操作指令读取电能量数据,并保存在采集器中。保存的数据可以通过显示屏1显示,上下翻页按键7实现数据的翻页查看。也可以通过红外通讯方式用手抄机读取和查看电量数据。进行数据传输或者抄表时,采集器上的状态指示灯5会指示相应的状态。如果想设置采集器中的参数,必须想按下编程按键6,新设的参数才可以写入采集器,这也是用户需求,也避免了误操作的发生。采集器中的数据可以通过485/433/GPRS/ZigBee等方式传输到主站,方便供电部门及时准确的掌握各用户的用电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79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