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隧道钢拱架锁脚锚杆网喷组合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28260.X | 申请日: | 200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253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勋;罗彦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E21D2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韩翎 |
地址: | 710064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钢拱架锁脚锚杆网喷 组合 结构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支护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隧道钢拱架锁脚锚杆网喷组合结构。
二、背景技术:
20世纪40年代在地下工程中使用锚杆支护以来,锚杆加固技术发展非常迅速,现已成为地下工程支护中的一种主要支护形式。美国、澳大利亚的地下工程支护中,锚杆支护占90%以上,西欧、中欧等国家以及日本等国,传统的支护方式是金属支架,近30多年来,这些国家锚杆支护也有很大的发展,并成为地下支护的主要形式。
我国的锚杆加固技术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已起步,当时主要采用机械式金属锚杆,发展速度缓慢。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锚喷支护逐渐运用到铁路隧道工程建设中。当时由于铁路单线隧道断面较小,再加上我国钢材产量较低,隧道初期支护主要采用锚杆、喷射混凝土以及钢筋网组成的联合支护。为此,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锚杆在锚喷支护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随之,喷锚支护在隧道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大量双线铁路和公路隧道的修建,一方面隧道的断面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隧道工程所遇到的地质情况越来越复杂,仅由锚杆、喷射混凝土以及钢筋网组成的联合支护已经难以保证施工安全和结构稳定,而此时我国的钢铁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所以,在软弱围岩(IV、V、VI级围岩)条件下,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就由钢拱架、喷射混凝土、钢筋网、系统锚杆等多种支护措施组合而成。而在这种组合情况下,系统锚杆的支护效果如何?国内外文献资料表明,目前尚无人对钢拱架支护条件下,软弱围岩系统锚杆的作用效果及其机理进行系统研究。
此外,在理论计算分析中,系统锚杆的受力分析难度很大,往往人为地假定系统锚杆支护的效果是提高了围岩的c、φ值。这在软弱围岩中显然是错误的,相反往往由于打入了锚杆反而破坏了围岩的结构,降低了围岩的强度和稳定性。
目前,隧道支护结构多采用复合式衬砌,它是由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组成。在软弱围岩(IV、V、VI级围岩)情况下,初期支护由钢拱架、喷射混凝土、钢筋网、系统锚杆等多种支护措施组合而成(见图3)。各种支护措施对隧道结构的安全和稳定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贡献。其中,长期以来,系统锚杆被认为具有“组合梁作用”和“加固拱作用”等而使围岩得到加固。然而,工程实践中锚杆的这些作用是否能得到充分发挥,系统锚杆的支护效果究竟如何?对这个问题隧道工程界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在软弱围岩隧道系统锚杆对隧道稳定性作用不大;另一种观点则截然相反。
在软弱围岩中,采用由钢拱架、喷射混凝土、钢筋网和系统锚杆共同组成的联合支护不尽合理,其原因是钢拱架是依靠“被动支撑”限制围岩变形来维持围岩稳定的,而锚杆支护是通过锚杆与围岩之间的粘结或摩擦作用,利用两种材料不同的弹性模量,使锚杆为“拉杆”去主动加固围岩并充分利用围岩自身承载力来维持围岩稳定的。锚杆安设时一端需锚固在稳定岩层中,通过围岩变形获得一定的相对位移以发挥其支护作用,可见两者对隧道支护的机理不同。
在目前软弱围岩隧道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支护顺序是:开挖→初喷混凝土→立钢拱架→挂设钢筋网片→安设锚杆→喷射混凝土达到设计厚度,显然,钢拱架安设以后就限制了围岩的变形,制约了锚杆作用的发挥。
此外,从目前的施工现状看,软弱围岩中锚杆通过砂浆与围岩的粘结力往往很差,特别是拱部系统锚杆,锚杆的砂浆注满度很难达到设计要求。且软弱围岩隧道多采用分部开挖,施工场地狭小,锚杆施工难度大,往往不能及时径向施作。施工单位刻意缩短锚杆长度、减少锚杆数量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极大的影响了其支护效果的发挥。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在软弱围岩(IV、V、VI级围岩)条件下隧道钢拱架锁脚锚杆网喷组合结构,其可以大大缩短施工工期,降低施工难度,更有利于保证施工安全和结构稳定,并且明显降低工程造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隧道钢拱架锁脚锚杆网喷组合结构,包括钢拱架,其特征在于:钢拱架上设置有钢筋网,钢拱架接头处设有锁脚锚杆,钢拱架四周为喷射混凝土层,喷射混凝土层外为模筑混凝土层。
上述喷射混凝土层与模筑混凝土层之间设有防水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82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