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安全屏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28362.1 | 申请日: | 2008-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24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段鸿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段鸿昌 |
主分类号: | B60R19/04 | 分类号: | B60R19/04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105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全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行业,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安全屏。
技术背景
汽车是现代人类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从诞生以来,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无论从舒适性能、便捷、快速各方面都有极大的优越性,但有一个问题,就是安全问题之中没能很好的解决,尽管人们想尽许多办法,采取许多措施,但汽车的迎头相撞或追尾相撞造成的损害问题,解决的一直不理想。死伤于汽车迎头相撞或追尾相撞车祸的人数每年中国和世界各国都有许多起,据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因车祸死亡的人达10万,受伤更是无法统计,这是目前现代任何一场战争的伤亡人数都无法比较的”。当然,许多车祸并非都是迎头相撞或追尾相撞造成的,但迎头相撞或追尾相撞造成的车祸占的比例不会少。如何解决汽车迎头相撞或追尾相撞的汽车安全问题,就是摆在我们世人面前的重大课题。目前,汽车防止迎头相撞或追尾相撞的方法,并不能较好的解决车毁人亡的车祸事故,从测试汽车安全性能的图片及有关报导来看,测试汽车车头均被撞毁,显然仍有很大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汽车迎头相撞或追尾相撞的损失大大减少的汽车安全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汽车安全屏,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安全屏由车头部分1和车尾部分2组成,安装在汽车底盘3的下部,车头部分1和车尾部分2的长度分别大于汽车的长度的1/2;
所述车头部分1从前到后依次设有防撞栅栏4、前防撞杠5、支撑架6、前弹簧槽7、后防撞杠8、后弹簧槽9;
所述前弹簧槽7和后弹簧槽9内分别设有前压簧板10及前置弹簧11和后压簧板12及后置弹簧13;
所述前防撞杠5的前端与防撞栅栏4用螺母固定连接,前防撞杠5的后端与后防撞杠8的前端在前压簧板10处用螺母固定连接,后防撞杠8的后端与后压簧板12用螺母固定连接,前防撞杠5依次穿过支撑架6和前弹簧槽7的前壁,后防撞杠8依次穿过前弹簧槽7的后壁和后弹簧槽9的前壁;
所述车尾部分2结构与车头部分1结构相同,与车头部分1对称设置。
上述支撑架6、前弹簧槽7和后弹簧槽9上设有与汽车底板固定连接的预留孔14。
上述防撞栅栏4、支撑架6、前防撞杠5、后防撞杠8、前弹簧槽7、后弹簧槽9、前压簧板10、后压簧板12的材料均为钢质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汽车底盘下,当两辆汽车迎头相撞或追尾相撞时,本实用新型将相撞瞬时产生的巨大“破坏力”转化为瞬时的“相互推力”,使车辆瞬时碰撞时的受力点发生了位移,从汽车车头或车尾移位到汽车底盘的中部,从而使两辆迎头相撞或追尾相撞的汽车相互分离。本实用新型避免车辆在相撞时的直接接触,保护了汽车和乘车人员的安全,使汽车相撞造成的损失大大减少,给整个社会带来和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汽车中安装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做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安全屏,所述安全屏由车头部分1和车尾部分2组成,安装在汽车底盘3的下部,车头部分1和车尾部分2的长度分别大于汽车的长度的1/2;所述车头部分1从前到后依次设有防撞栅栏4、前防撞杠5、支撑架6、前弹簧槽7、后防撞杠8、后弹簧槽9;所述前弹簧槽7和后弹簧槽9内分别设有前压簧板10及前置弹簧11和后压簧板12及后置弹簧13;所述前防撞杠5的前端与防撞栅栏4用螺母固定连接,前防撞杠5的后端与后防撞杠8的前端在前压簧板10处用螺母固定连接,后防撞杠8的后端与后压簧板12用螺母固定连接,前防撞杠5依次穿过支撑架6和前弹簧槽7的前壁,后防撞杠8依次穿过前弹簧槽7的后壁和后弹簧槽9的前壁;所述车尾部分2结构与车头部分1结构相同,与车头部分1对称设置。
上述支撑架6、前弹簧槽7和后弹簧槽9上设有与汽车底板固定连接的预留孔14。
上述防撞栅栏4、支撑架6、前防撞杠5、后防撞杠8、前弹簧槽7、后弹簧槽9、前压簧板10、后压簧板12的材料均为钢质的。
当两辆汽车迎头相撞或追尾相撞时,首先是汽车安全屏的防撞栅栏相撞,防撞栅栏将相撞力通过前防撞杠传递给前弹簧槽内的前压簧板,前压簧板将外力传递给前弹簧槽内的前置弹簧,由于前弹簧槽内的前置弹簧弹力小,前压簧板又将外力传递给后防撞杠,后防撞杠又将外力传递给后弹簧槽内的后压簧板及后置弹簧,继而传递给了后弹簧槽的后壁。因为前弹簧槽和后弹簧槽都与汽车底盘相连接,外力也就通过两个弹簧槽传递给整个汽车车身,使外力变成两辆汽车的相互推力。从另一角度讲,也就是本实用新型使两辆汽车相撞时受力点发生了位移,相撞外力从汽车两端位移到了汽车底盘的中部及整个车身,不是直接发生在汽车车头,从而使“有害力”变为“无害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段鸿昌,未经段鸿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83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雷电保护功能的宽带低损耗分相器
- 下一篇:一种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