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轴系动平衡实验台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28419.8 | 申请日: | 2008-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659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吴芳基;廖与禾;屈梁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00 | 分类号: | G01M1/00;G01M7/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郑建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平衡 实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转机械振动监测与控制领域的一种实验台,特别是一种轴系动平衡实验台。这种轴系动平衡实验台能够模拟挠性转子轴系的失衡强迫振动,有效再现大型旋转机械所产生的不平衡现象,用于转子动平衡理论及方法的研究。
背景技术
失衡是大型旋转机械最常见的故障,其处理过程在所有故障中也是最为复杂的。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和发展,现在针对柔性转子现场动平衡的平衡方法,可归纳为模态平衡法和影响系数法两大类。经过许多学者的努力,两种方法都有了不少改进。Parkinson和Darlow提出的混合平衡法,它在影响系数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了模态平衡法中振型分离的特点。从平衡效果来说,上述方法虽然都可以实现转子的理想平衡,但由于柔性转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实际失衡情况的复杂性,同时,由于起车次数、转子平衡面和测振点的位置与数目、未知的动力学性能等因素的严格限制,轴系现场动平衡到目前为止仍然还是一种在理论指导下的试凑过程。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展模态平衡法和影响系数法,继续探索新的动平衡理论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离不开实验验证。一种高效、方便的动平衡实验设备可以提供平衡研究工作者有效而方便的实验手段。目前,美国Bently公司生产了单轴的动平衡实验台,但是没有连成轴系的平衡实验设备。国内东大测振仪器厂生产的转子振动模拟试验台轴承座与底座通过滑块导轨固定,传感器支架与底座通过单边螺钉固定,定位精度较低,容易引入非工频故障,混淆对平衡故障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系动平衡实验台,该系动平衡实验台能够模拟挠性转子轴系的失衡强迫振动,有效再现大型旋转机械所产生的不平衡现象,方便科研人员进行转子动平衡理论及方法的研究,节省科研人员花费用于布置实验的时间和精力。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轴系动平衡实验台,包括:一底座,底座上布置有至少两根转子,每根转子由两个含油轴承支撑,含油轴承安装在轴承座内;转子与转子之间直接通过刚性、半弹性或者弹性联轴器连接;转子通过联轴器由电动机驱动;
每根转子上安装有加重盘,加重盘上等间距分布有16个螺纹孔,以便通过安装螺钉模拟失衡量;每根转子上还配有两个传感器支座,用于安装电涡流传感器,转子与转子之间直接通过刚性、半弹性或者弹性联轴器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座及传感器支座与底座上的三个定位面(A、B、C)具有相应的配合面,以保障轴承座以及传感器支座与底座之间的径向配合,并通过螺钉保障轴承座以及传感器支座与底座的之间的轴向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轴系动平衡实验台,其转速、轴系刚度、电涡流传感器类型以及联轴器的类型均可调整。整套实验设备结构简单,安装操作方便。本实用新型能够方便的模拟挠性转子轴系的失衡强迫振动,有效再现大型旋转机械所产生的不平衡现象,用于转子动平衡理论及方法的研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系动平衡实验台结构示意图;
图2为支座导轨与底座导轨的径向配合示意图;
图3是传感器支架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轴系动平衡实验台,包括:一底座18,底座18上布置有至少两根转子(6、14),转子(6、14)分别由两个含油轴承支撑,含油轴承分别安装在轴承座(3、9、11、17)内,转子6与转子14之间通过联轴器10连接,转子6通过联轴器2连接电动机1。
转子6上安装有加重盘(5、7),转子14上安装有加重盘(13、15),每个加重盘上等间距分布有16个螺纹孔,以便通过安装螺钉模拟失衡量;
转子6上配有两个传感器支座(4、8),传感器支座位于轴承座(3、9)内侧,转子14上也配有两个传感器支座(12、16),传感器支座位于轴承座(11、17)内侧,传感器支座用于安装电涡流传感器;
轴承座(3、9、11、17)及传感器支座(4、8、12、16)的配合面与底座18的三个定位面A、B、C的形状匹配,以保障部件之间的径向配合,并通过螺钉来保障部件之间的轴向固定,如图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84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尺
- 下一篇:一种封闭的空心管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