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柱并联高压绕组出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28890.7 | 申请日: | 2008-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163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谢庆峰;韩晓东;孟丽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28 | 分类号: | H01F27/2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朱海临 |
地址: | 710075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并联 高压 绕组 出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压器出线结构,特别涉及一种超、特高压变压器高压绕组的出线结构。
背景技术
超高压单相变压器容量大,一般采用单相三柱式结构,绕组套装在中间主柱上。对大容量巨型变压器而言,此种结构的铁心直径大,上下铁轭的高度高,在相同的运输高度条件下,需降低绕组高度才能满足运输尺寸,而绕组高度小,沿绕组轴向的电场强度大,使纵向绝缘强度降低,抗雷电冲击能力较差,安全性能降低,同时绕组径向尺寸大,高度低会增大绕组的漏磁通密度,绕组导线和金属结构件的损耗大,不利于防止局部过热。而绕组热点温升的增加,也会影响变压器的安全可靠运行。当变压器容量大时,这种结构宽度大,运输易受限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提高现有超、特高压大容量变压器的电气绝缘强度、运行安全可靠性,并能满足运输限界要求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超、特高压变压器高压绕组的出线结构。
为达到以上本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多柱并联高压绕组出线结构,包括设置在变压器油箱中的n个一字排开的高压绕组,所述的n≥2,其最外侧的两个高压绕组分别为第一外侧高压绕组、第二外侧高压绕组,其特征在于,每个高压绕组不单独引出,每个高压绕组的引出线之间通过均压管并联,可选择引至第一到第二外侧高压绕组各引出端A1、A2、…、An的任一端;引出端A1或An通过油箱内的直接出线装置或油箱外的间接出线装置接至高压套管引出;引出端A2、A3、…、An-1之一通过油箱外的间接出线装置接至高压套管引出。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满足绝缘水平高的要求。多柱铁心直径减小,绕组匝数增加,冲击及主绝缘,上下端绝缘强度增加。可满足330kV、500kV、750kV、1000kV以至17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产品的绝缘要求。
2.产品空载性能好。多个主柱绕组相并联的结构,可以在满足运输条件和高压绕组高度条件下将铁轭的形状设计为椭圆形或近似椭圆形,主变中的磁通密度恒定,从而可提高产品的空载性能。
3.多个主柱绕组相并联的结构,每柱容量小,器身漏磁减小,绕组涡流损耗减小,金属结构件杂散损耗减小,避免了局部过热现象的发生,增加产品的运行可靠性。
4.多个主柱绕组相并联的结构,铁心直径小,铁轭高度小,变压器能够满足运输外限要求。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压绕组出线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外侧高压绕组;2、3、…、n-1两外侧绕组之间的高压绕组;n、第二外侧高压绕组;101、变压器油箱;102、直接出线装置;103、均压管;104、间接出线装置。
图2为为图1出线结构的电气连接原理图。图中:A1、A2、…、An,第一到第二外侧高压绕组的各引出端;X、中性点。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出线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出线结构的电气连接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出线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出线结构的电气连接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3、图4,一种三柱并联高压绕组出线结构,包括设置在变压器油箱101中的3个一字排开的高压绕组1、2、3,其最外侧的两个高压绕组分别为第一外侧高压绕组1、第二外侧高压绕组3,两个高压绕组1、2之间,2、3之间不单独引出,每个高压绕组的出线之间通过均压管103并联,并引至第一外侧高压绕组1的引出端A1或引至第二外侧高压绕组3的引出端A3,引出端A1或A3连接油箱101内直接出线装置102。
根据变压器外绝缘距离及外部组件布置情况,每个高压绕组之间的出线通过均压管103并联后还可从高压绕组1、2、3的引出端A1、A2、A3中任一端子引出,并连接至油箱外间接出线装置104。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88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表同轴双层条盒联动机构
- 下一篇:口腔保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