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取代传统导热油的新型节能、安全电暖气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28929.5 | 申请日: | 200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950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勤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勤福 |
主分类号: | F24D13/04 | 分类号: | F24D13/04;F24D1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韩翎 |
地址: | 721013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取代 传统 导热油 新型 节能 安全 电暖气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暖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取代传统导热油的新型节能、安全电暖气。
二、背景技术:
背景技术中,现有的电暖器所使用的导热油导热性能差,升温时间长,热效率低,并且耗电量高,耐压值低,使用效果不理想,加工成本高,影响了电暖器的使用效果。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取代传统导热油的新型节能、安全电暖气,其导热、散热性能极佳,升温快,热效率高,并且增加耐压,能在高温、侧倒、超压时自动断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取代传统导热油的新型节能、安全电暖气,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散热片(2)构成的散热体,散热体上端与导热介质导管(1)连接,下端与导热介质贮罐(5)连接,导热介质贮罐(5)内设置有电加热器(4),导热介质贮罐(5)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7)。
上述散热片(2)为铝合金或普通金属板材或圆形管、矩形管制作的散热片。
上述散热片的耐压值为0.1-2mpa兆帕/公斤。
上述导热介质贮罐(5)包括罐体,罐体内装有作为导热介质的化学反应剂,化学反应剂所占罐体的容积为罐体内容积的5%-30%。
上述化学反应剂由氧化镁3-100g、硼砂5-200g、高锰酸钾3-100g、氧化亚锰0.5-100g、重铬酸钾0.5-100g和水组成,氧化镁、硼砂、高锰酸钾和氧化亚锰为水溶液,氧化镁、硼砂、高锰酸钾、氧化亚锰和重铬酸钾溶于水的重量比分别为0.5%、0.5%、0.2%、0.3%和0.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导热速度快,其导热速度是油汀式电暖器的2倍。导热、散热性能极佳,热效率高,并且安装简单,经久耐用。
2、本实用新型在散热片内容积不变情况下,只是厚度增加,从而增加耐压;功率不限定,可以在400---5000瓦之间。
3、本实用新型可节电50%,加工成本降低10---20%。
4、本实用新型带温度控制,能高温自动断电、侧倒自动断电、超压自动断电。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导热介质导管,2-散热片,3-控制面板,4-电加热器,5-导热介质贮罐,6-电源插头,7-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8-支轮。
五、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采用高效传热介质制作的取代传统导热油的新型节能、安全电暖气,包括由散热片2构成的散热体,散热片2为铝合金或普通金属板材或圆管、矩制作的散热片,散热体上端与导热介质导管1连接,下端与导热介质贮罐5连接,导热介质贮罐5内设置有电加热器4,导热介质贮罐5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7,其中传热介质贮罐内装有化学反应剂。化学反应剂由氧化镁3-100g、硼砂5-200g、高锰酸钾3-100g、氧化亚锰0.5-100g、重铬酸钾0.5-100g和水组成,化学反应剂所占罐体的容积为罐体内容积的5%-30%。氧化镁、硼砂、高锰酸钾和氧化亚锰为水溶液,氧化镁、硼砂、高锰酸钾、氧化亚锰和重铬酸钾溶于水的重量比分别为0.5%、0.5%、0.2%、0.3%和0.3%。本实用新型的形状与普通电暖气相似,可以是长方形、正方形、圆弧形、立柱形,但并不限于这几种形状,其它形状的电暖气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散热片长度100-5000mm,宽度50-1000mm,片数1-50片。片状散热片的厚度比普通电暖器厚度增加0.6-2毫米。本实用新型中散热片内容积不变,只是厚度增加,从而增加耐压,散热片内耐压值0.1-2mpa兆帕/公斤,功率不限定,可以是400---5000瓦之间。本实用新型带有温度控制装置,即在导热介质贮罐5底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7,实现高温自动断电、侧倒自动断电、超压自动断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勤福,未经张勤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89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