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罩式抽油泵防砂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29595.3 | 申请日: | 2008-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23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伟 |
主分类号: | E21B43/08 | 分类号: | E21B43/08;F04B53/20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子安 |
地址: | 745100甘肃省庆城***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罩式 抽油泵 防砂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油井生产用的井下工具,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理频繁发生砂卡泵的油井故障的内罩式抽油泵防砂器。
背景技术
在机械采油领域,抽油泵是机械采油当中的重要部件,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地层出砂对抽油泵的正常工作带来了严重威胁,轻者造成抽油泵失灵,严重的将使抽油泵卡死。目前在用的一种防砂技术是在作为进油通道的钻孔筛管的外部裹上筛网,起防砂的作用。这种技术在直井里应用效果很好。但是目前,各个油田都是以斜井开发居多,在斜井中,筛网包裹钻孔筛管的防砂工艺由于井斜使得在下泵过程中,包裹钻孔筛管的筛网容易被套管内壁磨坏,造成防砂效果变差甚至起不到防砂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内罩式抽油泵防砂器,该防砂器安装在抽油泵之下,可预防砂粒、粉砂等对抽油泵造成卡死,延长油井的生产周期,提高油井的经济效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罩式抽油泵防砂器,包括上接头和下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管和设置在外管内的内管,内管上部与外管内部上部分固定链接,内管底部为内管底部管口,所述外管上部与上接头固定连接,外管下部与下接头固定链接,外管管壁上部开有多个外管进液孔,内管管壁下部开有多个内管进液孔,内管进液孔外部和内管底部管口均包裹有铜筛网。
所述内管进液孔位于外管进液孔的下方。
所述筛网为铜筛网。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以有效保护斜井中铜筛网不被套管内壁磨坏或着捋起,起到遮挡砂粒、粉砂的作用,而且内管进液孔位于外管进液孔的下方,可以利用砂粒与油井产出液液体的密度差实现重力分离,使比重大的砂粒沉降到内管进液孔的下部,防砂效果更好。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接头; 2—外管进液孔; 3—内管;
4—外管; 5—内管进液孔; 6—铜筛网;
7—内管底部管口; 8—下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上接头1、外管进液孔2、内管3、外管4、内管进液孔5、铜筛网6、内管底部管口7、下接头8组成,上接头1与外管4上部联接,外管4上部开有多个外管进液孔2,内管3上部与外管4上内部焊接,内管3下部开有多个内管进液孔5,内管3下部内管进液孔5位于外管4上部外管进液孔2的下部,内管进液孔5外部包裹铜筛网6,内管底部管口7包裹铜筛网6,下接头8与外管4下部联接。
内管底部管口7用铜筛网6包裹,油井里的液体只能从内管进液孔5和内管底部管口7进入内管3内。
抽油泵工作时,井筒中的液体从外管4上部的外管进液孔2进入外管4与内管3的环形空间,在抽油泵吸入压力的作用下,液体将向下流动,当液体流到内管3下部的内管进液孔5时,液体改变流向从内管进液孔5和内管底部管口7进入内管3直至进入抽油泵,液体中携带的砂粒被内管进液孔5外包裹的铜筛网6和被内管底部管口7包裹的铜筛网6共同阻挡在外,不得进入内管3,从而起到防砂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伟,未经陈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95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纤维增强塑料锚杆紧固装置
- 下一篇:七千米型三轴直流电动钻井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