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偏心轮运动自行车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29600.0 | 申请日: | 200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588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崇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崇信 |
主分类号: | B62K3/00 | 分类号: | B62K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文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吕 宏 |
地址: | 710004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偏心轮 运动 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特别是具有运动功能的偏心轮运动自行车。
背景技术
通常自行车的前轮和后轮的车轴都是安装在车轮的圆心处,骑行时只作滚圆运动,它仅作为一种代步工具,骑行时比较单调乏味,不具有趣味运动功能。为了增加自行车的趣味运动功能,有些人对自行车进行了一些改进。比如中国专利03140795.1公开了一种结构,它只是将一后轮做成椭圆状,这种椭圆状的异形车轮无论在加工还是在维修时都具有一定难度,还要制作专用模具,生产成本较高。还有中国专利200510036075.6公开了“一种车轮轴为偏心轴的自行车”,它主要是将中轴与轮毂筒为偏心设置,并沿轮毂筒的内圆表面固定有链条,中轴与链条为行星运动。这种结构非常复杂,加工难度大,且需要大量的工装模具,对自行车原有结构改动较大,制造成本太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对自行车原结构只做较小改进就可实现骑行时产生起伏运动,增加骑行乐趣的偏心轮运动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在于:
前轴和后轴分别与前轮和后轮的几何中心偏心设置,前轴以及后轴与车架之间的距离应满足前轮以及后轮转动的最大半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解决方案在于:
前轴与前轮之间以及后轴与后轮之间均由长度不等的辐条以前轴和后轴为中心呈放射状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保持原有自行车的结构基本不变,只是将前后轴通过长度不等的辐条固定在前后车轮的偏心位置,另将前后叉的长度延伸,使前后轴与车架之间的距离满足前后轮转动时的最大半径。由于偏心轴的作用,在骑行过程中,整个车架、车把及车座就会出现周期性连续起伏,使骑车者具有起伏感,增加骑行情趣。当前后轴的位置相反而在行进过程中,整个车身在连续起伏的过程中还会周期性出现前仰后伏或前伏后仰的运动状态,可使骑行者感觉到骑马的乐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前后轴同时距地面最高)。
图2是前后轴同时在前后轮最前面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前后轴同时距地面最低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前后轴同时在前后轮最后面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前轴低后轴高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前轴在后而后轴在前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7是前轴高后轴低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8是前轴在前而后轴在后时的状态示意图。
(以上均为前后轴相对前后轮几何中心位置时的说明)
图9是前轮为小轮而后轮为大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图9中,1-辐条,2-后轮,3-后轴,4-车座,5-链条,6-花盘,7-车架,8-车把,9-前轴,10-前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普通自行车的全部结构,如车架7、车把8、车座4、花盘6、链条5、前轮10、前轴9、后轮2及后轴3,其主要是将前轴9和后轴3分别通过长度不等的辐条1固定在前轮10和后轮2几何中心的偏心位置,另外将前后叉的长度延伸,使前后轴与车架之间的距离满足前后轮转动时的最大半径
骑行时,骑车者与骑普通自行车一样坐在车座4上,双手握住车把8,两脚踩住脚蹬转动,通过花盘6及链条5驱动后轴3而带动后轮2转动即可。
图1-图4示出了本运动自行车的前轴9和后轴3相对前轮10和后轮2在同一位置时的偏心运动状态。
设图1所示前后轴同时距地面最高时为运动起点,在该自行车向前行驶中,由于前轮10、后轮2的偏心转动,前轴9、后轴3逐渐相对位于前轮10、后轮2的最前面(参见图2)并且与地面平行;继续行驶时,前轴9、后轴3就会逐渐相对位于前轮10、后轮2的最下面(参见图3),此时前轴9、后轴3距地面的距离最小并且仍与地面平行;再继续行驶时,前轴9、后轴3则会相对位于前轮10、后轮2的最后面(参见图4)。在运动过程中,前轴9、后轴3始终与地面保持平行,只是相对地面的高度位置发生变化。如此这样反复进行,由于偏心轴的作用,整个车架7、车把8及车座4就会出现周期性连续起伏,使骑车者具有起伏感,增加骑行情趣。
图5-图8则示出了本运动自行车当前9、后轴3在相反位置时相对前轮10、后轮2的偏心运动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崇信,未经张崇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96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二极管灯光照明装置
- 下一篇:汽油耕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