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管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29619.5 | 申请日: | 2008-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225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黄翔;毛秀明;文力;狄育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13/30 | 分类号: | F24F13/3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罗 笛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管式 露点 间接 蒸发 冷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制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空调用的蒸发冷却器,具体涉及一种可使空气温度降低至逼近露点温度的方形多孔陶瓷立管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间接蒸发冷却器都是利用空气的干湿球温差来造成或扩大传热温差的,这种使空气温度接近湿球温度的间接蒸发冷却器的温降较小,如果只用一级的这种普通间接蒸发冷却器实现不了大幅度的降温,使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
为了实现空气更大温降的目的,露点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应运而生。它能提供干球温度比室外湿球温度低且接近露点温度的空气,并保持含湿量不变。但现有的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在材料上和结构上存在明显不足,材料的亲水性较差,不耐腐蚀,挺湿度也不高等;结构上多为板式的,虽然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但由于换热器一、二次空气流道狭窄(2~3mm),空气中的灰尘及二次空气流道形成的水垢易产生脏堵、二次空气流道易形成水桥现象导致水堵、使换热器能耗增加、换热效率急剧下降,且维护工作量大、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形多孔陶瓷立管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从优化冷却器的材料和结构入手,大大提高了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的换热效率,既能提供逼近露点温度的空气,又可以保持其含湿量不变,同时运行经济可靠。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方形多孔陶瓷立管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包括冷却器壳体,冷却器壳体内,设置有冷却器机芯、冷却器机芯上部的布水装置、风机以及冷却器机芯下部的蓄水池和水泵,冷却器机芯由多根竖直放置、且构成多排多列矩阵形式的换热管组成,多根换热管组成的矩阵分为三段,换热管与蓄水池之间留有空间,且三段换热管的长度按一次进风方向依次递减,每段换热管之间设置有隔板,隔板从换热管最下端开始伸至蓄水池底部且在蓄水池内留有通道;布水装置包括每根换热管顶端设置的导流格栅,换热管和导流格栅的上部设置有与蓄水池相连通的淋水管。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其中的换热管采用多孔陶瓷材料制成,管外壁贴覆有同种多孔陶瓷材料制成的薄膜。
换热管的横截面为方形,其横截面对角线方向与一次进风方向平行布置。
其中的淋水管在每两列换热管之间的上部间隔布置。
导流格栅为导流口与凹槽间隔布置的结构,导流口与每个换热管的出口位置相对应,凹槽设置于相邻两根换热管之间。
本实用新型采用水为制冷剂,既能提供干球温度比室外湿球温度低且逼近露点温度的空气,可以保持含湿量不变或使含湿量减小。该冷却器节能优势更为明显,且布水更加均匀。
与原有的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特点:
(1)该冷却器机芯为竖直顺排的方形多孔陶瓷管束,方管横截面对角线方向与一次空气气流方向平行,管束按顶角布置使一次空气气流沿“之”字形线路从管间流过,每绕过一根管气流都要转90°,这样可将管外侧滞留的空气膜吹走,冲刷掉滞留的空气膜,使管外表面紧贴壁面的滞止附面空气层被打破,使得层流底层变薄,强化了一次空气与管外壁的传热。同时还能延长一次空气与方管外表面的接触时间,提高换热效率。
(2)采用淋水管与导流格栅结合的布水方式,水经淋水管淋下后落到导流格栅的凹槽上,待凹槽中的水满后就会溢流到方形多孔陶瓷管内,依靠多孔陶瓷的毛细作用,水很快可贴着方管内壁面向下渗透而形成水膜均匀覆盖湿通道壁面。该方式布水更均匀,热湿交换效率更高。并且只采用一台水泵供水,且不用喷嘴,能量消耗更少。
(3)冷却器内,一次空气依次穿过机芯的三段,对于二次空气来说,机芯第一段的二次空气为室外新风,第二段的二次空气为第一段处理后的一次空气,第三段的二次空气为第二段处理后的一次空气,这三段的二次空气由机芯下部依次进入各段方形多孔陶瓷管内,由下而上与内壁上的水膜进行热湿交换,由于与水进行热湿交换的基准温度降低,由此湿球温度可以达到低于露点温度,进而一次空气将逼近露点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冷却器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方形多孔陶瓷管与淋水管局部布置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方形多孔陶瓷管上部导流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方形多孔陶瓷管上部和导流格栅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方形多孔陶瓷管空气流动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程大学,未经西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96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