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道岔融雪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30349.X | 申请日: | 2008-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142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谢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铁路信号工厂 |
主分类号: | E01B19/00 | 分类号: | E01B1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慈源有限责任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鲍燕平 |
地址: | 710048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道岔 融雪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是一种铁路道岔控制检测设备,特别是道岔融雪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带,冬季持续的大雪覆盖钢轨、道岔,使列车行驶处在不安全的状态中,曾造成误车、列车脱轨等多起事故,尤其是08年因冻雨雪灾发生过因扫雪而造成人员伤亡的惨痛教训。在哈尔滨铁路局及沈阳铁路局站场,冬季下大雪时,有时整个站场被厚雪淹没,严重影响列车行驶,不得不全体人员出动扫雪,劳动强度非常大,既麻烦,且不安全;若是在半夜突降大雪、则会造成更大麻烦;该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国内有一些道岔加热产品,系统不够完善,十分简陋,起不到应有效果;安装极其复杂,需特制滑床板;电加热元件寿命特别短;完全的手动控制,需要专人看守,安全性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性好、可靠性高、维护和使用方便的道岔融雪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道岔融雪加热装置,至少包括加热条及夹具,其特征是:所述的夹具包括上把手固定夹、下把手固定夹、上加热条固定夹、下加热条固定夹,上加热条固定夹和下加热条固定夹与加热条固定,上把手固定夹和下把手固定夹分别将上加热条固定夹和下加热条固定夹固定的加热条贴合在基轨的轨腰处。
所述的加热条是扁平体,长13mm,宽5.5mm。
所述的加热条外层为0.3mm厚的金属外壳,内层为加热导体和绝缘材料,加热条的一端有引出线,引出线外层采用硅橡胶螺旋防护。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加热条采用扁平结构,增加了传热面积,同时采用了0.3mm的金属外壳把加热导体和绝缘材料高度压缩进行了封装,并且在一端出线,出线导线外层防护采用硅橡胶螺旋式防护,具有极强的耐腐性和抗老化性。并且通过包括上把手固定夹、下把手固定夹、上加热条固定夹、下加热条固定夹的夹具将加热条贴合在基轨的轨腰处。其优点是:(1)安装方便,便于现场维护;(2)配置灵活,该系统采用先进的模块化设计理念,加热条及安装夹都形成了系列化,便于维护和扩展;(3)使用寿命长,加热条在正常使用下可达10年寿命;(4)双条安装,加热时间短,融雪效果明显,节约了电能。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国内各种现有铁路道岔,接入控制系统能够有效融掉道岔密贴段尖轨、基本轨及滑床板上的积雪,使道岔能正常转换,保障了寒冷地区铁路的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道岔加热装置安装示意图;
图2是图1A-A、B-B、C-C局部剖视图;
图3是加热条结构示意图;
图4图3D-D局部剖视图;
图5是部分安装夹示意图。
图中:1、上把手固定夹;2、下把手固定夹;3、上加热条固定夹;4、加热条;5、下加热条固定夹;6、基轨;7、轨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1为加热条上把手固定夹;2为加热条下把手固定夹;3为上加热条固定夹;4为加热条;5为下加热条固定夹。分别用上、下加热条固定夹3、5及上、下把手夹1、2固定上下两根加热条4,使两根加热条4密贴于基轨6的轨腰7处。各种安装夹具有很好的弹性,就很好的符合了加热条的热胀冷缩的要求。我国北方大多为重载道岔,尖轨更换频次高,采用在基本轨轨腰内侧安装加热条4,为铁路的维护工作提供了便利。
如图3、图4所示,加热条采用扁平结构,与管状的加热元件相比,平管状加热元件拥更大的接触表面,增加了传热面积,这对于热量的传导是非常有益的;同时采用了0.3mm的金属外壳把加热导体和绝缘材料高度压缩进行了封装,并且在一端出线,出线导线外层防护采用硅橡胶螺旋式防护,具有极强的耐腐性和抗老化性。
如图5所示,为了不影响尖轨与基本轨的密贴,各种加热条固定夹及把手夹采用1.2mm优质弹簧钢板制成,有很好的弹性效果,解决了加热条的热胀冷缩问题;同时考虑道岔在过车时的震动,各种固定夹、把手夹采用了倒刺结构,这就有力保证了道岔加热装置在使用中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铁路信号工厂,未经西安铁路信号工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03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