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磨音测量仪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0502.9 | 申请日: | 2008-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27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丁长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长征 |
主分类号: | G01H11/06 | 分类号: | G01H11/06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051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测量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化仪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磨音测量仪。
背景技术
现有的磨音测量仪采用模拟电路,温度漂移较大,测量精度低,非线性变换电路复杂,调试困难,稳定性低,因而综合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字化,智能化的磨音测量仪,该装置误差小,运行可靠,调试方便,性价比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噪音传感器的输出端和拨码开关PM的输入端‘1“相连,标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和拨码开关PM的输入端”2“相连,,拨码开关PM的输出端和前置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
前置放大器包括由运算放大器U2A,U2B及其外围元件构成的两级交流电压放大器,前置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由U2B的第7脚输出,U2B第7脚和检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检波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U2C和外围元件构成的检波器,以及运算放大器U2D和外围元件构成的滤波器,检波电路的输出信号由U2D第14脚输出。
模数转换电路由模数转换器U4和外围元件构成,其输入端U4第1脚和U2D第14脚连接。
光耦电路由四路光电耦合器U3及外围元件构成,U3的四个输入端第16脚、第14脚、第6脚和第10脚分别和模数转换器U4的四个输出端第18脚、第17脚、第16脚、第15脚连接。
单片机系统包括单片机U1及其外围元件。
四路光电耦合器U3的四个输出端第2脚、第4脚、第12脚和第8脚分别和单片机U1第39脚、第38脚、第37脚和第36脚连接。
光耦合电路由三路光电耦合器U5及其外围元件构成,U5的三个输入端第2脚、第4脚和第6脚分别和单片机U1的第21脚、第22脚和第23脚连接。
数模转换电路由数模转换器U6及其外围元件构成,U6的三个输入端第1脚、第2脚和第3脚分别和U5的三个输出端第16脚、第14脚和第12脚连接。数模转换电路的输出端即U6的第7脚和V/I转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V/I转换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U7B,U7A,三极管G1,电位器W2,以及相应的外围元件。U7B接成电压放大器,其输出端第7脚通过电阻R24和U7A第2脚连接,U7A和三极管G1接成压控电流源电路。U7A输出端第1脚和G1基极连接,W2的一端和U7A第2脚连接,W2的另一端和R25一端连接,R25另一端接电源地端,G1的集电极接+15V,发射极为4-20MA远传电流信号的正端,R25和W2的连接处为该远传电流信号的负端。
读/写存储器由U16及外围电路组成,U16的第5脚和第6脚分别和单片机U1的第16脚、和第17脚连接。
显示及报警电路由4个移位电路(串入并出)和4位数码管组成,它的输入端和单片机U1第1脚连接。
触摸键电路由1个移位电路(并入串出)和3个触摸键组成。INC键接移位电路11脚,DEC键接移位电路12脚,P键接移位电路13脚。触摸键移位电路第1脚、第9脚和第2脚分别和单片机U1第2脚、第3脚和第4脚连接。
电源电路包括+15V。-15V,+5VA,+5VB,+3V五组直流稳压电源,+5VA和+3V电源共地,+15V,-15V和+5VB三路电源共地。+15V,-15V电源为运算放大器电路提供工作电流。+5VA电源为单片机系统包括数码显示和触摸键提供工作电源。+3V电源为4位数码管提供电源,+5VB为模拟电路提供电源。
噪声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壳体,传感器端盖,麦克风,密封膜片。麦克风和传感器壳体共中心轴线,麦克风的尾部和传感器壳体紧密结合,传感器前端的外圆柱面上带有外螺纹。传感器端盖的内圆柱面带有内螺纹。传感器端盖的底面开孔,密封膜片位于传感器端盖和传感器壳体之间,传感器壳体和传感器端盖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连接并压紧密封膜片。麦克风信号线由传感器壳体尾部的引出线孔引出,并由引出线固定螺钉压紧。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
相对于现有的模拟式噪声测量仪,本实用新型测量误差小,低温漂,高可靠性,线性化读数,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系统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噪声传感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长征,未经丁长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05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