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冲压流水线上的工件转输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0518.X | 申请日: | 2008-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489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朱新武;梁永俊;刘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锻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43/00 | 分类号: | B21D43/00;B21D43/02;B21D43/20;B65G60/00;B65G47/74;B65G47/8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奚衡宝 |
地址: | 225009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压 流水 线上 工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压加工流水线上的工装,尤其涉及转输上、下道工序的两台冲压设备间工件的转输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冲压自动生产线,先在小型单点压力机上进行落料,然后将散片码垛,将码垛的料搬到下一台多工位压力机的自动料架上,费事费力,生产效率底。有的使用单位将承担上、下道工序的冲压设备设置在一起,将上道工序的出料口与下道工序设备的进料口对接,利用工件自重滑落到下道工序位置,但还是需要人工给料。
后来,设计出机械手夹料喂进模具以实现自动给料;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由于两台设备的运行节奏不同,而机械手的运行速度、节奏是恒定的,难以在两台独立的设备间精确完成工件的转输工作。加之,机械手的制造成本高,不易普及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能承担上、下道工序设备间工件转输任务,且成本低,输料同步性好的冲压流水线上的工件转输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它设置在两台冲床之间,连接上一台冲床的出料口与下一台冲床的进料口,它包括出料托板、储料筒、推料机构、进料托板,出料托板位于进料托板上方,出料托板上设有落料口;储料筒设置在落料口下方,储料筒的下沿与进料托板保持工件厚度以上的间隙;在储料筒与进料托板形成的间隙处设推料机构,推料机构设于进料方向的另一侧。
所述的推料机构包括气缸和由气缸驱动的推料杆,推料杆上沿的高度小于工件高度。
在落料口远端设有挡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设置在上、下道工序的设备间,上道工序的设备完成加工后,工件码垛在储料筒内,利用与下道工序设备同步运行的推料机构实现给下道工序的设备同步给料。本实用新型利用柔性传输原理,克服了上、下道工序设备间运行的时间差,引起的输料不同步现象,实现了精确给料。可应用于小型单点压力机与多工位压力机一起全自动冲压,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工件,2是出料托板,3是落料口,4是储料筒,5是气缸,6是推料杆,7是进料托板,8是挡料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本实用新型设置在两台冲床之间,连接上一台冲床的出料口与下一台冲床的进料口,它包括出料托板2、储料筒4、推料机构、进料托板7,出料托板2位于进料托板7上方,出料托板2上设有落料口3;储料筒4设置在落料口3下方,储料筒4的下沿与进料托板7保持工件1厚度以上的间隙;在储料筒4与进料托板7形成的间隙处设推料机构,推料机构设于进料方向的另一侧。推料机构包括气缸5和由气缸驱动的推料杆6,推料杆6上沿的高度小于工件1的高度。
在落料口3远端设有挡料杆8。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单台机床的工件1放置于出料托板2上,在推力的作用下,推至挡料杆8处,工件1由落料口3落进储料桶4内,推料板6用内六角螺钉固定在气缸5上,气缸5动作,将工件1推出,后可加设机械手夹料喂进模具进行冲压,无须散片码垛,小型单点压力机与多工位压力机一起全自动冲压,大大提高生产率。采用新型柔性传料机构,克服了输料过程的时间差,可实现全自动冲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锻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扬州锻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05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真空设备的视窗遮罩装置
- 下一篇:优化的具有无凹槽球道的同步刚性万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