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侧装式真空断路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0836.6 | 申请日: | 2008-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705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赵维红;黄小龙;陈响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明及电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66 | 分类号: | H01H33/66;H01H33/66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3164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装式 真空 断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断路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侧装式真空断路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侧装式真空断路器主要由一次导电回路本体和操作机构两部分构成,一次导电回路安装在安装筒内,操作机构安装在金属封闭的机箱内,安装筒与机箱外壳固定连接。如图7所示,操作机构包括合闸单元1、储能单元2、分闸单元12、传动单元8、缓冲单元9和辅助接点单元11。合闸单元1通过释放能量实现合闸操作,储能单元2用于真空断路器合闸储备能量,储能单元2包括电动储能机构和手动储能机构,电动储能机构的核心组件是储能电机5,其输出通过链传动机构13,将能量输送到储能轴4,手动储能机构包括棘轮棘爪机构7和齿轮传动机构,储能手柄上下往复摆动使棘轮棘爪机构7和齿轮传动机构作相应运动,带动链传动机构13转动,完成同电动储能机构一样的储能动作;分闸单元12用于对合闸状态的保持和实现分闸操作,它由主轴10上的合闸保持拐臂、扣板、连板和分闸半轴组成,扣板前装有分闸脱扣器和手动按钮;传动单元8用于将操作机构的输出能量传递给真空灭弧室的动触头,以实现其分、合动作。缓冲单元9用于吸收分闸后的剩余能量,减小分闸动作对机体的冲击和抵制动触头的反弹,缓冲单元9为一加注介质的活塞式油缓冲器;辅助接点单元11用于转换合、分闸信号和为外控电路提供开关状态指示,它与开关触头同步动作,辅助开关为8K8B的模块整体。现有的操作机构内部布置比较松散讲求对称布置,电动储能机构的核心组件永磁直流储能电动机布置在机箱底部,分闸脱扣单元的连板是垂直设置的,分闸脱扣单元的合分闸电磁铁是横向排列的,因此机箱宽度在380mm以上,这样就会使配套的开关柜宽度增大,既占用空间,而且浪费材料。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的侧装式真空断路器配合柜体尺寸较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侧装式真空断路器,它内部机构布置紧凑,可以有效的缩小成套开关设备的柜宽,真正意义上实现固定开关柜的小型化。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侧装式真空断路器,具有机箱和设置在机箱内的操作机构,所述的操作机构包括储能单元、合闸单元、分闸单元、传动单元、缓冲单元和辅助接点单元,储能单元具有储能电机,分闸单元具有合闸保持拐臂、扣板、连板和分闸半轴,合闸保持拐臂安装在主轴上,辅助接点单元具有辅助开关,所述的储能电机设置在机箱的上部,所述分闸单元还具有空间四连杆机构,所述的空间四连杆机构由固定杆、板、连接弯板和弯板组成,弯板安装在分闸半轴上,板固定在固定杆上,连接弯板分别与板和弯板销连接,当分闸半轴发生转动时,空间四连杆带动板围绕固定杆运动;所述的连板水平设置,所述的辅助开关为两个5K5B的分体式开关;所述的传动单元具有纵向排列四连杆机构,所述的纵向排列四连杆机构包括输出拐臂、输出连板、三相拐臂和三相连板,输出拐臂安装在主轴上,输出拐臂通过销和挡卡与输出连板连接,输出连板通过销和挡卡与第一相的三相拐臂和三相连板连接,第二相和第三相的三相拐臂分别通过销和挡卡与三相连板连接,构成了纵向排列的三相一体的纵向排列四连杆机构,提高了侧装式真空断路器分闸的一致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装式真空断路器,其机箱宽度仅有240mm,而同类产品的机箱宽度却达380mm。本实用新型合闸保持方式:由垂直布置改为水平布置;分闸单元采用空间四连杆,由横向布置改为垂直布置;辅助开关由原来8K8B的模块整体,设计成两个5K5B的分体式开关,传动机构采用三相一体的纵向排列四连杆机构,提高了侧装式真空断路器分闸的一致性,机箱内的操作机构布置紧凑,有效地缩小了机箱的宽度,可以有效地缩小成套开关设备的柜宽,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固定开关柜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分闸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空间四连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右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纵向排列四连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现有的侧装式真空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明及电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明及电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08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息发布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翼尖涡快速弱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