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端头进气的气体拉簧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0876.0 | 申请日: | 2008-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23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卫德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强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02 | 分类号: | F16F9/02;F16F9/43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唐纫兰 |
地址: | 214446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头 气体 拉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拉簧,尤其是涉及一种端头进气的气体拉簧。属密封气动金属五金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拉簧是一种弹件元件。一般的拉簧由弹簧钢丝绕制后经过热处理而成,是一种机械式弹簧结构。由于该类拉簧的弹簧的钢丝直径不能做得很大,因此拉簧的拉力和伸缩行程均较小。当弹簧受力较大时,在反复拉伸过程中容易变形,长期使用后无法恢复至原状,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拉力和伸缩行程均较大的端头进气的气体拉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端头进气的气体拉簧,具有一个封闭的缸体,缸体内室通过一个可以在缸体中滑移的活塞分成一个第一工作室和一个第二工作室,第一工作室内密封着具有一定压强的气体,第二工作室与大气相通,
该气体拉簧具有一个活塞的一个活塞杆,该活塞杆穿过第一工作室密封地从缸体的一端导引出来,
所述缸体缸壁上靠近活塞杆引出端处设置有一滚槽,滚槽与活塞杆引出端之间的缸体内依次紧密设置有一个导向套、一个皮碗和一个固定环,导向套设置在紧挨活塞杆引出端,固定环设置在紧挨滚槽的一侧,滚槽另一侧的缸体内设置有一内衬筒,
所述导向套靠近活塞杆引出端的外缘嵌置有密封圈II,导向套远离活塞杆引出端的内孔壁嵌置有密封圈III,导向套的外缘中间设置有一个环槽,环槽内嵌置有一个密封圈IV,环槽底部径向开设有一个阀孔,阀孔、环槽和密封圈IV构成导向套的一个单向阀结构,
所述缸体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缸体固结的堵封,该堵封沿轴向开设有通气孔。
本实用新型采用气体拉簧结构,可以通过注入气体的压力来控制气体拉簧拉力的大小,因此拉力和伸缩行程均较大,在反复拉伸过程中不会变形,长期使用后完全可以恢复至原状,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端头进气的气体拉簧处于原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端头进气的气体拉簧处于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活塞杆1、导向套2、皮碗3、固定环4、内衬筒5、缸体6、活塞7、堵封8;密封圈II2.1、密封圈IV2.2、密封圈III2.3、环槽2.4、阀孔2.5、滚槽6.1、气体6.2、密封圈I 7.1、通气孔8.1。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端头进气的气体拉簧,该气体拉簧具有一个封闭的缸体6,缸体6内室通过一个可以在缸体中滑移的活塞7分成一个第一工作室A和一个第二工作室B,第一工作室A内密封着具有一定压强的的气体6.2(氮气),第二工作室B与大气相通。活塞7的外缘嵌置有一道密封圈I 7.1。
该气体拉簧具有一个活塞的一个活塞杆1,该活塞杆1穿过第一工作室A密封地从缸体6的一端导引出来。
该缸体6缸壁上靠近活塞杆引出端处设置有一滚槽6.1,滚槽6.1与活塞杆引出端之间的缸体6内依次紧密设置有一个导向套2、一个皮碗3和一个固定环4,导向套2设置在紧挨活塞杆引出端,固定环4设置在紧挨滚槽6.1的一侧,滚槽6.1的另一侧的缸体6内紧挨滚槽6.1设置有一内衬筒5,内衬筒5与缸体6内壁采用紧配合,缸体在活塞杆引出端收口。
该导向套2靠近活塞杆引出端的外缘嵌置有一道密封圈II 2.1,导向套2远离活塞杆引出端的内孔壁嵌置有一道密封圈III2.3,导向套2的外缘中间设置有一个环槽2.4,环槽2.4内嵌置有一个密封圈IV2.2,环槽2.4底部径向开设有一个阀孔2.5,阀孔2.5、环槽2.4和密封圈IV2.2构成导向套的一个单向阀结构。气体通过活塞杆1与导向套2内孔之间的缝隙进入阀孔2.5,经阀孔2.5与密封圈IV2.2之间的缝隙进入环槽2.4,再经导向套2外缘与缸体6缸壁之间的缝隙、皮碗3外唇与缸体6缸壁之间的缝隙、以及固定环4与缸体6缸壁之间的缝隙进入固定环4与活塞7之间形成的第一工作室A。
所述缸体6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缸体6固结(焊接)的堵封8,该堵封8沿轴向开设有通气孔8.1,空气经该通气孔8.1进入活塞7与堵封8之间形成的第二工作室B。
工作时,外力拉动活塞杆,使活塞在缸体中滑移,第一工作室A内的气体压力上升,气体被压缩,外界空气由堵封8中心的通气孔8.1进入第二工作室B内,直至活塞碰到内衬筒停止,如图2,外力消除后,第一工作室A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反向移动,使活塞杆复位,第二工作室内的空气由堵封8中心的通气孔8.1排出,如图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强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强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08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