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集油隔油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1051.0 | 申请日: | 200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492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26 |
发明(设计)人: | 裴登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科创环境工程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C02F9/1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志武;查俊奎 |
地址: | 210017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集油隔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餐饮业废水集油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用于餐饮业废水净化处理的隔油器主要类型有平流式隔油器、平行板式隔油器、倾斜板式隔油器,它们均是根据油水比重不同,用自然上浮法进行油水分离的装置,即在隔油器中,由于流速降低,相对密度小于1.0而粒径较大的油珠上浮到水面上,相对密度大于1.0的杂质沉于器底,以达到油水分离、杂质沉淀之目的。这类隔油器的优点是,构造简单、便于运行管理;但缺点较多:一是器体体积大,占地面积多,二是相对密度小于1.0的杂质悬浮于污水中,净化效果差,三是清除斜板上沉淀物的现有的办法一是手工清除,二是采用一次性结构,用后弃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将污水中的悬浮杂质清除且无需手工清除沉淀物的自动集油隔油器。
该集油隔油器,包括箱体1,包含有转动的刮油带的刮油器6,集油盒7,将箱体内部分隔成连续通道两个通道13、18、14的前挡板20、中挡板21;在箱体上设置有进出水管,进水管2与通道13相通,出水管10与通道14相通;机械格栅3穿过箱壁伸入在通道13内,残渣箱5与箱壁外的机械格栅3排渣出口连接;在通道18内设置气泡发生器4;刮油带穿过箱壁而伸入通道14内,集油盒7与箱壁外的刮油带接触。
餐饮含油污水首先经进水管2进入滤渣区(通道13)由机械格栅3将含油污水中的食物残渣、菜叶等杂物过滤下,并通过旋转不停的刮渣齿将残渣带入残渣箱5中,经过滤渣后的油水停留一定时间后再流入隔油区(通道14),该区利用油水比重不同原理用气泡发生器4向油水中打入无数细密均匀的微小气泡,当气泡在水中向上浮起时会吸附溶解在水中的乳化油,使其与气泡一起浮在水面,并在水面形成泡沫层,而刮油器6利用刮油带将浮在水面的油泡沫带入集油盒7中。
本实用新型通过气泡发生器4产生的气泡将相对密度小于1.0的悬浮于污水中的杂质带出水面形成泡沫,并被刮油带送入集油盒7,因此可除去悬浮于污水中的杂质,净化效果好;利用机械格栅3将食物残渣、菜叶等杂物过滤,并被带入残渣箱5中,从而有效地去除了大颗粒的杂物,防止其沉淀。
作为改进,它还包括设置在通道14内的、将通道14分隔成连续通道两个通道16、17的后挡板22;刮油带伸入通道17内;在通道18内设置过滤器11,过滤器的出口接箱体上的出水管10。
除油除渣后的污水再进入过滤器11中,最后从纵向出水通道经过滤器出水管10流出。通过过滤器11再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满足国家节能减排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方便,外形尺寸小,净化效率高,并具有一定的自净功能,延长清洗周期,便于日常清洗和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图中自动集油隔油器,包括箱体1(外形尺寸为2200×800×1200(mm)),包含有转动的刮油带的刮油器6,集油盒7,将箱体内部分隔成连续通道四个通道13、18、16、17的前挡板20、中挡板21、后挡板22。在箱体上设置的进水管2与通道13相通。机械格栅3穿过箱壁伸入在通道13内,残渣箱5与箱壁外的机械格栅3排渣出口连接。在通道18内设置微气泡发生器4;刮油带穿过箱壁而伸入通道16内,集油盒7与箱壁外的刮油带接触。排油管8接在集油盒7上。在通道18内设置生化过滤器11,过滤器的出口接箱体上的出水管10。排气管9接在箱体的上部。底座12由槽钢焊接而成。
餐饮含油污水首先经进水管2进入滤渣区由自动机械格栅3将含油污水中的食物残渣菜叶等杂物过滤下并通过旋转不停的刮渣齿将残渣带入残渣箱5中。机械格栅安装在箱体外壳上,它能有效的截留密度大于5.O的大颗粒,为后面的处理减轻了压力。经过滤渣后的油水停留一定时间后再流入隔油区,该区利用油水比重不同原理用微气泡发生器4向油水中打入无数细密均匀的微小气泡,当微气泡在水中向上浮起时会吸附溶解在水中的乳化油,使其与气泡一起浮在水面,并在水面形成泡沫层。自动刮油器6利用刮油带将浮在水面的油泡沫带入集油盒7中,集油盒7中的积油通过排油管8排入用户自备的集油桶回收利用或送交专门部门处理,防止二次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科创环境工程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科创环境工程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10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坠器
- 下一篇:人工软骨培养的生物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