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架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1371.6 | 申请日: | 200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125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东;朱星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万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0 | 分类号: | H05K5/00 |
代理公司: | 张家港市高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春松 |
地址: | 215600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用于机房中放置网络设备的机架。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机房中使用的都是传统的普通网络机柜,包括:四根立柱和连接这四根立柱的若干根横梁,在机柜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装置,机柜的正面设置有与立柱活动连接的门,后面和侧面设置有可脱卸的挡板,机柜内部设置有安装支架;线缆的进出通过位于机柜顶、底端的进出线孔与外部连接。在机柜内部,前后方向的布线通常采用专用的理线架进行布线,而上下、左右方向由于没有专门的走线装置,使得沿这两个方向的布线比较杂乱、没有章法;两个机柜之间的线缆也必须要通过位于机柜顶部或底部的进出线孔衔接,操作起来费时、费料。同时,对于精简型的中小型和户外一体化机房而言,由于其内部空间的限制,内部机柜的摆放都应当整齐划一、紧凑密集,尽量减少占地面积;而且机柜与机柜之间、机柜与房体之间都要相互固定,用于防止机房在吊装运输中产生滑动、倾覆,而这些都是传统机柜所不具备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使左右和上下方向的布线规范的机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架,包括:由两对立柱和若干根连接立柱的横梁,所有立柱和横梁形成框架结构,所述的两对立柱中,至少一对立柱由“U”形的型材构成,且每对立柱的“U”形开口相对布置,并在每对立柱的“U”形的底部开设有相互配合的穿线孔。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运输和安装的机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上述的立柱上还设置有侧固定孔。
两两相邻的立柱通过上、下两根横梁相连,在下横梁的内侧设置有固定底板,固定底板上设置有底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为敞开式结构的机架,并且至少一对立柱由“U”形型材构成,且在该对立柱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穿线孔,从而大大方便了左右和上下方向的规范布线;除此之外,由于在立柱上设置有侧固定孔,而且在下横梁上设置固定底板、并在固定底板上设置底固定孔,大大方便了所述机架的运输和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图2中:1、立柱,2、侧固定孔,3、穿线孔,4、上横梁,5、下横梁,6、底固定板,7、底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不应仅限于此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机架,包括:由两对立柱1和用于连接立柱1的四根上横梁4和四根下横梁5,所有立柱1与上、下横梁4和5形成框架结构,所述的两对立柱1均由“U”形的型材构成——“U”形型材的结构参见图2所示,每对立柱1的“U”形开口相对布置,并在每对立柱1的“U”形的底部开设有相互配合的穿线孔3。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立柱1上还设置有侧固定孔2;在相对的一对下横梁5的内侧分别设置有一块固定底板6,每块固定底板6上设置有底固定孔7。
本实用新型为敞开式结构的机架,两对立柱1均由“U”形型材构成,且在每对立柱1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穿线孔3,从而大大方便了左右和上下方向的规范布线;除此之外,由于在立柱1上设置有侧固定孔2,而且在下横梁5上设置固定底板6、并在固定底板6上设置底固定孔7,这样就大大方便了所述机架的运输和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万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市万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13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