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用太阳能集热保温房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1541.0 | 申请日: | 2008-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887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发明(设计)人: | 秦安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安军 |
主分类号: | E04B1/74 | 分类号: | E04B1/74;E04B1/76;E04D13/18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谢观素 |
地址: | 223600江苏省宿***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用 太阳能 保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利用领域,具体涉及太阳能集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太阳能利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尤其在建筑节能方面,都把目光投向了对太阳能的广泛利用上。例如在房屋顶部设置太阳能热水器、设置热泵机组等,都是利用屋顶闲置空间和光照充足这个特点,低成本实现利用光能的目的。但目前对建筑物顶部面积的利用、以及光能的利用效率远未达到应有水平,据不完全统计,顶部被利用的面积一般不足建筑面积的15%,同时对光能的利用处于粗放型,仅是将设备直接放置于顶面,有阳光时效果很好,没阳光时,这些设备制热能力则很低(其中太阳能热水器则无制热能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用太阳能集热保温房,既能集热、又能储热保温,使位于其中的太阳能利用设备,在阳光充足的时候集热效果更好,在没有阳光的天气中,则利用被储存的热能制热。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多用太阳能集热保温房,包括墙体、墙体上的框架、覆于框架上的采光面板,所述墙体的内侧、以及室内地面从内向外依次设置有隔热保温层、储热层、吸热层。
所述采光面板为透明的薄板,如玻璃、有机玻璃等。
所述隔热保温层为岩棉、聚氨酯、聚苯类保温板;所述储热层为凹凸棒石、硫酸钠与二氧化硅类型复合物、或硬脂酸与膨润土纳米级类型复合物;所述的吸热层为碳黑类吸热涂料。
所述保温层、储热层用粘贴或用螺钉连接固定于隔墙体、室内地面、以及框架与室内地面之间的支撑柱表面。
所述集热保温房房顶为人字形、一面坡形、梯形、波浪形、多棱锥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将集热保温房设置于房屋顶部,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房屋顶部面积,实现了与建筑物的完善结合,其顶部既是屋面又是集热面,其形状可随建筑风格而变化,可与建筑物相得益彰。
2、本实用新型在室内地面、侧墙和支柱上贴有保温材料、储热材料、吸热材料,既可以充分地吸收光能,又可将用不完的热能储存起来,待阳光衰弱或消失时再释放出来进行利用,从而解决了热能供给与需求失配的矛盾。
3、本实用新型由于集热面积大,在集热保温房内可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空气源热泵等,为人们提供生活热水。同时还可以在冬季直接向底下房间输送气温25度左右的暖气,使冬季室温提高到18度以上。
4、本实用新型的推出,不仅结束了北方地区冬季不能使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历史,并还能使空气源热泵在冬季中的能效比提高3倍以上,大大节约了电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面坡形采光面横断面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A向示意图;
图3为图2B-B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2C-C剖视示意图;
图5为集热保温房房顶端面为人字形示意图;
图6为集热保温房房顶端面为波浪形示意图;
图7为集热保温房房顶端面为多棱锥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多用太阳能集热保温房,包括墙体1、墙体上的框架2、覆于框架上的采光面板3,所述墙体1的内侧、以及室内地面从内向外依次设置有隔热保温层4、储热层5、吸热层6。所述采光面板3为透明的薄板,如玻璃、有机玻璃。
仍如图1所示,在框架2与室内地面之间设置有支撑柱7(可根据集热保温房的跨度而定,跨度较窄则不设支撑柱),支撑柱7的上端与框架2固联;所述支撑柱7的表面从内向外依次粘贴有保温层4、储热层5、吸热层6。所述隔热保温层4选用聚氨酯保温板;所述储热层5选用凹凸棒石为原料制成的板;所述的吸热层6选用碳黑吸热涂料。保温层4、储热层5用粘贴方式固定于墙体1、室内地面、以及支撑柱7的表面。
如图1、2、4所示,框架2呈平面网格状,采光面板3的纵向接缝位于框架2网格状实体上方,采光面板3接缝边缘分别插入横断面呈工字型的连接件8两侧槽口,连接件8的上表面依次覆盖垫片11、固定连接件9,用螺栓穿过固定连接件9、垫片11、工字型的连接件8、框架2网格状实体相匹配的连接孔,用螺母10连接固定。
如图4所示,固定连接件9的两侧边向同一侧表面作90度折弯,其折弯头压紧于垫片11上。
如图2、4所示,采光面板3的横向接缝边缘分别插入横断面呈斜工字型的连接件12两侧槽口固定连接。
仍如图1所示,集热保温房的房顶选用一面坡形,所述集热保温房设置于房屋的平顶上,所述室内地面为房屋的平顶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安军,未经秦安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15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E04B 一般建筑物构造;墙,例如,间壁墙;屋顶;楼板;顶棚;建筑物的隔绝或其他防护
E04B1-00 一般构造;不限于墙,例如,间壁墙,或楼板或顶棚或屋顶中任何一种结构
E04B1-02 .主要由承重的块状或板状构件构成的结构
E04B1-16 .堆料结构,例如混凝土在现场以浇制或类似方法成型的结构,同时利用或不利用附加构件,例如,永久性结构、由承重材料覆盖的基础
E04B1-18 .包含长形承重部件的结构,例如,包含柱,大梁,骨架
E04B1-32 .拱形结构;穹窿顶的结构;折板结构
E04B1-34 .特种结构,例如,用由桅杆结构或封闭的电梯井或楼梯间等塔式结构支承的悬吊或悬臂杆件;与弹性稳定性有关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