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端内外壁复合磁化探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1993.9 | 申请日: | 2008-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76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蒋凤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凤阳 |
主分类号: | G01N27/84 | 分类号: | G01N27/8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24300江苏省射阳县经济技术开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端内 外壁 复合 磁化 探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探伤机械,尤其是一种管端内外壁复合磁化探伤装置。
背景技术:
磁粉探伤时石油管道管端内外壁一直无同时检测设备,国内已上市的管端磁粉探伤机采用的直接通电法和线圈法,由于磁屏蔽效应只能检测管端外表面缺陷,不能检测内表面缺陷,造成内壁漏检误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钢管端部500mm处的内外壁一次性磁化就可将管端内、外壁的周、纵向磁痕清晰显示出来,并且没有任何盲区的一种管端内外壁复合磁化探伤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探伤装置,含机架、集水槽、紫外灯、日光灯、灯架、电器控制系统、喷洒系统、气压控制系统、周向磁化电源、纵向磁化电源、周向电缆、纵向电缆、被检测工件钢管的进出辅助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机架上面配有卧式导轨,机座通过底部所设的导轨槽动配在卧式导轨上面,在机座底部设有连接头与动力驱动装置相连接,带动机座在卧式导轨上实现往复位移;在机座的右侧面配有立式导轨,在立式导轨上动配有滑动块;在机座顶部设有的动力驱动装置与滑动块相连接,带动滑动块在立式导轨上实现升降;U型磁轭铁芯的底部固定在滑动块的右侧面,使其“U”形开口向右敞开;纵向线圈呈螺旋弹簧状,纵向线圈外周一侧固定在U型磁轭铁芯上臂的内面上,使U型磁轭铁芯的下臂配在纵向线圈内孔中;在U型磁轭铁芯下臂内面上固定有下电极头;在U型磁轭铁芯上臂上配有与下电极头相对的上电极头及驱动上电极头升降的装置。
所述的一种管端内外壁复合磁化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机座底部连接头相连接的动力驱动装置,为固定在机架上的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机座底部连接头相连接。
所述的一种管端内外壁复合磁化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机座顶部设有的动力驱动装置,是通过配有电机带动减速装置的动力输出齿轮带动丝杆的上端的齿轮运转,丝杆的下部配在滑动块内的螺孔中。
所述的一种管端内外壁复合磁化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U型磁轭铁芯上臂的上面,通过固定侧板配有气缸,气缸中的活塞杆端部,连接有触头杆的一端,在触头杆的另一端配有上电极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
本装置克服了过去采用的直接通电法和线圈法,使磁屏蔽效应只能检测管端外表面缺陷,不能检测内表面缺陷,造成内壁漏检误检的缺点,大大的提高了管端的检测可靠性。管端内、外壁的周、纵向磁痕清晰显示出来,并且没有任何盲区,彻底解决了管端内壁造成漏检误检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装置的磁化原理图。
图中:
1.卧式导轨,2.气缸,3.机座,4.滑动块,5.立式导轨,6.丝杆,7.电机,8.小伞形齿轮,9.大伞形齿轮,10.轴承,11.U型磁轭铁芯,12.侧板,15.气缸,16.活塞杆,17.触头杆,18.上电极头,19.下电极头,20.钢管,21.纵向线圈,22.连接头,23.纵向磁化电源,24.周向磁化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凤阳,未经蒋凤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19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冰箱用开门装置
- 下一篇:用户偏好演化管理方法和管理用户偏好信息的方法与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