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静电净油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2056.5 | 申请日: | 2008-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938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刘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威 |
主分类号: | B01D35/06 | 分类号: | B01D35/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321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电 油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净油机,特别是用于过滤矿物基础油中杂质的静电净油机。
背景技术
静电净油机主要用于过滤矿物基础油,通过静电净油机处理过的油,不仅可以长期保持清洁的状态,而且使油的寿命也可得到飞跃性的提高,(如液压设备每使用一年,就要更换一次液压油,如使用本实用新型每3到4个月处理一次液压油,每年只需添加5%~10%的新油来补充添加剂,让油保持在良好状态,液压油的使用寿命即可延长至5~8年)。这样又可减少废油产生,从而达到工业减废与环境保护的目的,同时这对于延长液压设备、润滑油设备的寿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如,对于阀类元件,未净化处理的油中污垢颗粒会加速磨损,使阀芯卡紧,把节流孔和阻泥孔堵塞,从而使阀的性命变坏或动作失灵;对于泵类元件,油中的污垢颗粒会使泵的滑动部分磨损加剧,缩短泵的使用寿命;对于伺服阀,油中的污垢颗粒会使阀芯与阀套的摩擦力加大,这种摩擦将使伺服阀的滞后增加。滑动面和节流棱边的磨损,会使内泄漏加大,零点特性下降,阀芯卡死或节流器堵塞会造成事故。(如1-5μ的颗粒物允许范围要少于25万/100ml,超过时伺服阀将完全丧失机能。);对于液压缸,油中的污垢颗粒会加速密封件的磨损,使泄漏量增大。污垢堵塞筛检程式的滤孔时,会因压力过大而将滤网击穿,使其丧失过滤能力,造成液压系统的恶性循环。因此,对使用矿物基础油的机器而言,对矿物基础油进行净化处理非常重要。现有的静电净油机静电装置中是一组或多组平行正、负电极形成的电场,该电场通常为平行的方形,电场力相对较小;加上进油口从上而下的,在过滤的时候颗粒物在重力和循环泵的压力下,颗粒物通过高压电场受到的外力较大,当外力大于电场力时,吸附效果受到了大大的限制,处理油效率也会大大降低。因此,到目前这种净油设备仍未得到广泛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滤油较干净、效率较高的静电净油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静电净油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的机架上具有进油管路和出油管路的抽油装置、用于产生高压电的高压发生器、控制所述的抽油装置和高压发生器的电控箱、用于过滤油污具有进油口和出油口的中空的静电筒,所述的静电筒的进油口与所述抽油装置的出油管路相连通,所述的静电筒中央竖立地设置一与所述的高压发生器的正电极相连接的高压电极棒,所述的静电筒筒壁接地,在所述的高压电极棒与静电筒内壁之间分布多层过滤介质形成的滤心,在工作状态下,所述的高压电极棒与筒壁之间形成圆形高压电场从而使得经过滤心的油污附着在各层过滤介质上而将净油从出油口排出。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滤心的每层过滤介质经过折叠再卷成筒状相套设而成从而可以增加油与滤心的接触面积。
所述的数层过滤介质之间设置有一个不锈钢圈。
所述的过滤介质材质为多孔纤维纸。
在所述的静电筒的底部设置一开设有孔的隔离棒,所述的高压发生器的正电极通过隔离棒的孔与所述的高压电极棒相连接。
所述的静电筒内还设置有架设在隔离棒上的托盘、压板,所述的滤心被固定夹设在所述的托盘和压板之间。
所述的托盘上设置有多个凸起,所述的压板也设置有多个凸起,所述的凸起与滤心相接触,从而可以减少托盘和压板与滤心的接触面积,使得油顺利从滤心通过。
所述的出油口位于所述的进油口下方,且在所述的静电筒的底部还开设有静电筒筒腔相连通的排油口,由于出油口位于进油口的上方,调节抽油装置的压力,油中颗粒物通过高压电场时受到的外力较小,因此颗粒物比较容易被吸附在过滤介质上。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由于静电筒的筒子中心的高压电极棒形成一高压电极正,桶壁形成高压电极负,从而形成圆形高压静电场,两电极之间通过多层过滤介质做滤心,在圆形高压静电场的作用下,带正、负电的油污颗粒物各自向负、正电极方向游动,中性油污颗粒物也被挤着走,最后所有油污都附著在过滤介质上,最终排出净油。该静电净油机处理油污的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可广泛用于液压设备、润滑油设备上。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静电净油机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静电筒的结构剖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滤心结构俯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托盘结构俯视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压板结构仰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威,未经刘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20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机刷握压力电子检测仪
- 下一篇:工业建筑室内地沟钢盖板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