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脑血栓取出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32156.8 | 申请日: | 2008-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236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詹姆斯李雅谷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安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22 | 分类号: | A61B17/2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15002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脑血栓 取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脑血栓取出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中风是一种严重致死或致残性疾病。它发病原因有多种,主要是高血压、高胆固醇等。由于现代社会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以致饮食失控,又由于运动减少,故高血压、高胆固醇引起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病率大大增加。以中国为例,中风病例已达到每12秒一个,一年有240万,其中75%-80%都是由脑血管栓塞(简称脑血栓)所致。
对于脑血栓,人们长期以来都以保守治疗为主,主要是对症状进行控制,减少对脑部永久损伤,但效果往往欠佳。后来,人们发现一些性能优良的溶血药物,用于脑血栓的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但这些药物也有很大局限性,首先,该溶血药物必须在发病后的3小时内使用。而很多病人中风常发生在晚上睡觉时,当醒来发觉时,已经超过3小时了;即使能及时发现,若病人发病地离医院很远,则在病人去医院的路上时间也可能已经超过3个小时。其次,该药物对于栓塞发生在小血管里的小血块,其溶血效果较好,但对于栓塞发生在较大血管里,且血块较大时,则溶血效果就会较差,而达不到治疗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的治疗方法不断出现,最为突出的是介入治疗,即是采用电视监视器高科技设备,通过在人体某一部位开一个小洞,然后用一根导管深入病人体内血管,进行修补、扩充、疏通工作的微创腔内手术治疗。目前,在脑血栓治疗中,用于介入治疗的装置为通过美国FDA批准的一种叫MERCI的血栓取出装置,该装置在脑血栓发病后的8至10个小时仍可进行手术而将血栓取出。其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球囊导管4、中管3、微导管2、弹簧针1及细丝12、导入装置8、固定器9、三通管接头6和中管接头7构成,球囊导管4的后端与三通管接头6连接;中管3穿设于球囊导管4内,其后端突伸出球囊导管4并与中管接头7连接;微导管2穿设于中管3内,其后端与弹簧针1及细丝2的导入装置8相连;弹簧针1的前端在手术使用时突伸出微导管2的前端,弹簧针1的后端与细丝12相连,细丝12穿设于微导管2内,其后端经固定器9固定。其中,球囊导管4用于在取出血栓时切断血流及固定整个系统,而三通管接头6则用于手术中给设于球囊导管4上的气球囊5充气;微导管2用于引导弹簧针1至血栓处,并穿过血栓到达血栓远端;弹簧针1是由很细的记忆金属丝构成,该弹簧针1在微导管2中时是直的,而当微导管2在X光透视引导下穿过血栓至血栓远端后,将弹簧针1释放出,则直的记忆金属丝就还原成原来的锥形螺旋圈形状;导入装置8用于将弹簧针1及细丝12导入到微导管2中,而固定器9是用于将弹簧针1及细丝12在适当的长度给予固定,以便于在手术中使用。
手术使用时,先将球囊导管插入至颈动脉,用一根细导丝引导微导管进入血管内,到达血管内血栓处,并穿过血栓到达血栓远端;此时将细导丝取出,再通过导入装置将弹簧针和细丝导入微导管中,且弹簧针也穿过血栓到达血栓远端,此时将微导管稍往后拉,将弹簧针释放出,则弹簧针还原成锥形螺旋圈形状,然后慢慢的将螺旋状弹簧针往回拉,则血栓因被螺旋状弹簧针圈住而跟着螺旋状弹簧针一起往回退出,当弹簧针将血栓拉至球囊导管处时,再将其吸出。这种介入治疗在脑血栓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由于螺旋状弹簧针所用的记忆金属丝很细,仅有0.13毫米,故当其碰到血栓往外拉时,往往因为受力过大,而使记忆金属丝被拉直导致血栓脱钩、脱落,造成血栓不容易被取出,而导致手术失败。这样就要重新使用新的螺旋状弹簧针,则增加了手术成本(平均做一个病人就要用1.5-2个螺旋状弹簧针),更重要的是将延长了手术时间,将会引起医务人员疲劳,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本实用新型从改进现有技术的角度出发,提供一种新型的脑血栓取出器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脑血栓取出器,其目的是解决现有脑血栓取出器中的锥形螺旋状弹簧针在退回拉出时容易变形被拉直,导致血栓滑脱而不能将血栓整块拉出,以致影响手术效果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脑血栓取出器,包括螺旋状弹簧针、细丝、固定器、球囊导管、中管、微导管及导入装置;所述螺旋状弹簧针的后端经细丝连接固定器;所述微导管、中管和球囊导管从内到外依次穿套;微导管后端连接导入装置,微导管和导入装置内腔供穿设螺旋状弹簧针及细丝;所述螺旋状弹簧针的前端位置连接有一根前端定位拉线,在螺旋状弹簧针中部外周连接有不少于两根的中部定位拉线;所述前端定位拉线与中部定位拉线沿细丝走向并接于固定器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安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安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21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输墨排管的裁切装置
- 下一篇:高温热泵型管道伴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