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止刷盘摩擦黏结的打蜡机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32291.2 | 申请日: | 2008-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58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倪祖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金莱克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9/00 | 分类号: | B24B29/00;A47L11/1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摩擦 黏结 打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防止刷盘摩擦黏结的打蜡机。
背景技术
目前的打蜡机为了降低成本、减轻重量,其各个构件例如刷盘和地刷座大多以塑料件为主。由于打蜡机在工作时,它的刷盘是可以在地刷座内上下浮动的,而刷盘的上下浮动又不能很大,当刷盘在设计如许的范围内上下浮动时就不可避免的与刷盘上下的塑料件摩擦,而这种长时间的高速摩擦对塑料件是有很大坏处的,可能导致塑料与塑料黏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刷盘摩擦黏结的打蜡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刷盘摩擦黏结的打蜡机,包括地刷座和安装在地刷座内的至少一个刷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刷座与刷盘相对的摩擦面上设有金属件。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地刷座的具体结构形式包括可分离的地刷底座和底板,地刷底座与底板相互扣合固定并形成空腔容纳刷盘。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刷盘由传动盘和固定在传动盘下方的抛光刷构成,底板上开有通孔,抛光刷突出通孔,而传动盘位于地刷底座和底板之间。而所述金属件进一步固定在地刷底座与传动盘上表面相对的摩擦面上,以及底板与传动盘下表面相对的摩擦面上。
本实用新型中传动盘的具体传动形式采用齿轮传动,即传动盘上成型有齿圈,而相邻两个传动盘藉由齿圈啮合并传动,且其中有一个传动盘是与打蜡机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因此金属件进一步固定在地刷底座与齿圈上表面相对的摩擦面上;以及底板与齿圈下表面相对的摩擦面上。且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金属件可以做成环状,如金属摩擦垫圈,也可以是片状,多片之间彼此断开。
目前,地刷座和刷盘为塑料质地的打蜡机,由于在工作时,它的刷盘是可以在地刷座内上下浮动的,而刷盘的上下浮动又不能很大,当刷盘在设计如许的范围内上下浮动时就不可避免的与刷盘上下的塑料件摩擦,而这种长时间的高速摩擦对塑料件是有很大坏处的,可能导致塑料与塑料黏结。本实用新型主要就是针对这类打蜡机进行的改进,金属件的加入可以有效防止塑料件间的摩擦和黏结。
本实用新型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地刷座与刷盘相对的摩擦面上固定了金属件,因此原本两个塑料件之间的摩擦成为了塑料与金属件之间的摩擦,有效避免了塑料黏结情况的发生。
2.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地刷座与刷盘相对的摩擦面上固定了金属件,这样工作中的刷盘在上下浮动时可以更频繁的与更为靠近的金属件摩擦,这种摩擦可以对刷盘的上下浮动进行限位,减少刷盘的摆动,提高打蜡机工作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要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要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去除抛光刷);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要结构的剖视图(去除抛光刷);
其中:1、地刷底座2、底板21、通孔3、传动盘4、抛光刷5、齿圈6、金属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结合图1、图2、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防止刷盘摩擦黏结的打蜡机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它包括地刷座和安装在地刷座内的两个刷盘,地刷座由可分离的地刷底座1和底板2构成,地刷底座1与底板2相互扣合固定并形成空腔容纳刷盘。所述刷盘由传动盘3和固定在传动盘3下方的抛光刷4构成;图1、图2和图3中位于右侧的刷盘为主动刷盘,其上的传动盘3为主传动盘,同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而位于左侧的刷盘为从动刷盘,其上的传动盘3为从传动盘。从传动盘与主传动盘上均成型有齿圈5,并藉由齿圈5啮合并传动。底板2上开有两个通孔21,两个抛光刷4分别突出通孔21,而传动盘3位于地刷底座1和底板2之间。
本实施例中地刷底座1与齿圈5的上表面相对的摩擦面上固定有金属件6;底板2与齿圈5的下表面相对的摩擦面上也固定有金属件6,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金属件6为环状的金属摩擦垫圈。
本实施例中地刷座和刷盘均为塑料质地,由于地刷座与刷盘相对的摩擦面上固定了金属摩擦垫圈,因此原本两个塑料件之间的摩擦成为了塑料与金属件之间的摩擦,有效避免了塑料黏结情况的发生。并且由于金属摩擦垫圈的存在,工作中的刷盘在上下浮动时可以更频繁的与更为靠近的金属摩擦垫圈摩擦,这种摩擦可以对刷盘的上下浮动进行限位,减少刷盘的摆动,提高打蜡机工作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金莱克家用电器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金莱克家用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22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板栗的组织培养方法及其专用培养基
- 下一篇:下水道联合清污车泥水分离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