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积木式建筑模型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2622.2 | 申请日: | 2008-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635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26 |
发明(设计)人: | 陶爱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陶爱荣;虞萍 |
主分类号: | G09B25/04 | 分类号: | G09B2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7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积木 建筑 模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用于一种静态模型的建筑模型,尤其是一种积木式建筑模型。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建筑模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方面,房地产开发商及各类业主在项目前期大量采用商用建筑模型来展示项目的预期效果;另一方面,一些玩具厂家生产出简易的玩具建筑模型用于请少年的智力开发。前者的优点在于,每个模型均按设计图纸进行等比例的非标定做,且大量采用了声光电等新技术,能够达到非常逼真的效果;缺点在于,以手工制作为主,自动化程度较低,且对制作人员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要求,故这类模型的制作通常由专业的模型公司才能胜任。后者的优点在于,以积木形式进行拼装,简便高效,对制作人员无特别的技能要求;缺点在于,目前市场上建筑积木的基本模块过于简单,没能体现出建筑的特点,故只能拼出一些简单的建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1、解决商用建筑模型手工非标制作、技能要求太高的问题。2、解决玩具建筑模型中基本模块不够专业、适应面太窄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专业高效、拼装方便、适应面较广、外形较为逼真的积木式建筑模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1、结合建筑的特点,将建筑模型分解为基本的模块,由柱(1)、雨蓬(2)、屋面(3)、台阶(4)、墙(5)、门(6)、踏步(7)、平台(8)、接头(9)、梁(10)、楼面(11)、窗(12)组成,各基本模块之间采用榫卯形式连接。
2、各模块的尺寸按照建筑模数进行制作。
其中,为了解决商用建筑模型手工非标制作、技能要求太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积木式结构。为了解决玩具建筑模型中基本模块不够专业、适应面太窄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按建筑特点划分模块、按建筑模数确定尺寸的思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综合了商用建筑模型和玩具建筑模型的优点,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各自的缺点,可以在各类场合得到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模块示意图。
图2是利用基本模块拼装出的建筑外形示例图。
图3是利用基本模块拼装出的建筑单层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积木式建筑模型,由柱(1)、雨蓬(2)、屋面(3)、台阶(4)、墙(5)、门(6)、踏步(7)、平台(8)、接头(9)、梁(10)、楼面(11)、窗(12)组成,各基本模块之间采用榫卯形式连接。图1是基本模块,利用基本模块能够拼装出图3所示的建筑单层,不同层拼装在一起,组成图2所示的建筑整体造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陶爱荣;虞萍,未经陶爱荣;虞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26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