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套管式进水管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32630.7 | 申请日: | 2008-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562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26 |
发明(设计)人: | 万华新;管明扬;程兆山;邱步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欧史密斯(中国)热水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18 | 分类号: | F16L9/18;F24H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朝旭 |
地址: | 210038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管 进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水器的进水管,尤其是一种进水管的结构改进,属于热水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据申请人了解,现有进水管大都采用上端封头且管壁周围开间隔分布出水孔的结构。该结构的目的是使冷水沿水平方向进入胆内,从而减少冷热水的混合。但在实际情况下,水流以斜向上一定角度从出水孔流出的,且当流速较大时,水流过急,冷水会与胆内热水大量混合,造成热水产率偏低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有助于提高热水产率的套管式进水管。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套管式进水管包括下端与进水口连接的内管,所述内管上段开有间隔分布的内出水孔,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内管的上端套有开口朝下的外管,所述外管罩住所述内管的内出水口,与内管之间形成回流间距;所述外管下段开有间隔分布并与内管上内出水孔错位的外出水孔。
这样,当冷水字下而上进入内管后,从内出水孔中流出时,由于外管的阻挡,不能直接与热水器内胆中的热水混合,而需要通过外出水孔回水折流后,水流方向变为向下倾斜,方能进入热水器内胆中;换言之,冷水在流经进水管过程中受到较大阻力,将减速由外管表面的外出水孔流出;因此避免了水流太急,使冷水充分与热水混合,再由下至上,将位于上方的热水逐渐地顶压出热水器的出水管,从而使内胆中的热水尽可能多的得以输出,大幅度提高热水器的热水产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截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套管式进水管如图1所示,内管1的下端与进水口连接,上端用嵌装的内堵帽3封堵,上段开有间隔分布的内出水孔5。内管1的上端套有开口朝下的外管(或称套管)2。外管2罩住内管1上段的内出水口,上端用嵌装的外堵帽4封堵,外管2与内管1之间形成环状回流间距。外管2的下段开有间隔分布的外出水孔6,外出水孔6与内管上的内出水孔5轴向和周向(参见图3)均错开位置。
工作时,流经该进水管进入电热水器内胆的冷水由于流道曲折,受到较大阻力,因此会减缓速度,由外管表面的出水孔朝下倾斜流出,不会因水流太急而与热水器内胆上部的热水直接混合,而是逐渐将位于上方的热水顶压流出热水器出水管,从而使内胆中的热水尽可能多的得以输出,实现显著提高电热水器热水利用率的作用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套管式进水管如图2所示,基本结构与实施例一类同。不同之处在于,内管1上端无堵帽,呈开口状,其上段最低位置的内出水口5高于外管2下段的最高位置的外出水口6。因此,流经该进水管内管进入电热水器内胆的冷水需要经过先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的迂回流道,速度减缓,当由外管表面的出水孔流出后,将逐渐将位于内胆上方的热水顶压流出热水器出水管,从而实现与实施例一相同的作用效果。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欧史密斯(中国)热水器有限公司,未经艾欧史密斯(中国)热水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26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重力低位反应器
- 下一篇:基于PoE技术的笔记本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