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沸腾炉进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2889.1 | 申请日: | 2008-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09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旋立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10/22 | 分类号: | F23C10/22;F23C10/2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姚姣阳 |
地址: | 210048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沸腾 炉进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进料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沸腾炉进煤装置。
背景技术
沸腾炉目前是烘干机的主要热源,其燃烧方式是介于层状燃烧和悬浮燃烧之间。沸腾炉由炉床、炉膛、混合室等三部分组成,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进料口1、溢料口2、均风箱3、风帽4、炉门5、炉体6等,炉体6内上段为悬浮段,下段为沸腾段。节煤型高温沸腾炉的工作原来为:高压空气通过均风箱3由一次风的动压头变为均匀分布的静压头,从风帽4的微孔高速高压吹入炉体6内,使其沸腾床形成的气垫层将粒径0-10mm、料层厚度300-500mm的煤粒全部吹起并上下翻动。料层由于高压气体增加了煤粒间的空隙膨胀而产生激烈运动,并在不停的翻腾、跳动中与空气混合,使原有300-500mm料层沸腾高度达到600-1100mm。此时,沸腾料层的燃料与含炭量1-2%的灼热灰渣充分混合燃烧,温度一般可以达到950℃高温,相当于一个大蓄热电池。料层中0.5-8mm颗粒不易被气体带出燃烧室,能较长时间停留在燃烧室沸腾料层中直到燃尽,然后由炉底由冷渣口排出。沸腾炉具有较大的着火比表面积和在炉膛内停留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具有煤粉炉和层燃炉的燃烧特点。沸腾炉的炉膛中蓄热量很大,颗粒之间和颗粒与空气之间相对运动十分激烈,气体扩散速度快,可以在很低的空气过剩系数下强烈燃烧,而且,不必预热,这就形成了强氧燃烧的条件,因此,煤能完全燃烧,燃烧反应迅速。
传统的沸腾炉进煤装置为一根进煤管7,其结构如图2所示,进煤管7是一个普通圆管,原煤经过破碎后进入煤仓,通过进煤管7进入沸腾炉,进煤管7是一个简单的下料管,和水平成60°角,利用重量作用,自然流向沸腾炉床。这种形式的沸腾炉进煤管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这种下料方式采用的是溜料的形式,料主要在进煤管7的底部下壁,沿一条线进入沸腾炉,进入沸腾炉的煤集在一点,很多煤粉在沸腾炉中和空气还没有充分混合燃烧,就被风机抽走了,降低了沸腾炉的燃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使煤粉和空气充分混合,迅速燃烧,大大提高沸腾炉热效率的沸腾炉进煤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沸腾炉进煤装置,包括进煤管,在进煤管上接有一根进气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沸腾炉进煤装置,其中所述进气管设在进煤管的底部。
前述的沸腾炉进煤装置,其中所述进煤管与水平面成60度角。
前述的沸腾炉进煤装置,其中所述进气管插在进煤管内,其在进煤管内的部分与进煤管内壁平行。
本实用新型在原来溜料式进煤管的基础上,在进煤管的底部加装了一个水煤气管,通入沸腾炉高压风机的高压空气,在进煤管下煤的过程中,把煤粉喷射出下料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在进煤管上接有一根进气管,在通入高压空气后,进煤管的煤粉降落在沸腾炉膛就从点状变为一团烟雾状,可以和空气充分混合,迅速燃烧,大大提高了沸腾炉的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沸腾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传统的沸腾炉进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结构如图3所示,一种沸腾炉进煤装置,包括进煤管7,在进煤管7上接有一根进气管8,进煤管7与水平面成60度角,进气管8设在进煤管7的底部,其插在进煤管7内,其在进煤管7内的部分与进煤管7的内壁平行。
本实用新型在原来溜料式进煤管的基础上,在进煤管7的底部加装了一个进气管8,通入沸腾炉高压风机的高压空气,在下煤管7下煤的过程中,把煤粉喷射出下料管。由于在进煤管7上接有一根进气管8,在通入高压空气后,进煤管7的煤粉降落在沸腾炉膛就从点状变为一团烟雾状,可以和空气充分混合,迅速燃烧,大大提高了沸腾炉的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的实施方式,凡采用同等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旋立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旋立重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28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将照片转换为数字数据的改进装置
- 下一篇:单相防窃电电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