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隔断气帘装置的环形加热炉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2941.3 | 申请日: | 2008-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36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虎;王爱中;高建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龙山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9/30 | 分类号: | F27B9/30;F27B9/16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072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隔断 装置 环形 加热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隔断气帘装置的环形加热炉,属于节能环保连续式加热炉。
背景技术
环形炉属于连续式炉,由环形炉膛和回转炉底构成。
环形炉多用于钢材锻造和轧制前的钢坯加热,也可用作热处理加热。是冶金、机械行业常用的一种炉型,其优点是占地少,机械化程度高。
环形炉的装、出料炉门处于相邻位置,优点是操作灵活,便于装、出料机械化;缺点是高温加热段与炉尾的烟道口接近,存在气流短路现象,使部分高温段气流直接流入烟道,这是造成环形加热炉能耗高的主要原因。
图1是常见环形炉结构示意图,为了减少头尾烟气的短路,设计时都在进料炉门6、出料炉门5的前后和中间共设置三道扼流隔墙4,用以阻挡高温辐射和扼断高温气流。但如图1中A-A剖面图所示,由于环形炉的扼流隔墙4的下端要考虑生产中炉底氧化铁皮堆积高度和坯料2通过等因素,所设置的扼流隔墙4均需与转动炉底3之间留出比最大坯料2高度还要大100mm以上的空隙,因此无法将高温气流有效阻断。这种措施其实达不到真正阻断气流短路的效果,还产生了另一个难题,即高温隔墙极易损坏,即使有一些技术可使隔墙的寿命提高,如发明名称:《环形加热炉整体双压下式隔墙》,专利申请号:92111178.9;发明名称:《环形加热炉水冷隔墙结构》,专利号:200520026551.1;发明名称:《环形加热炉活动组合式隔墙》,专利号:97239221.1等,也只是治标不治本,无法解决常规环形炉的先天缺陷,结果如图2所示,大量的高温烟气从均热区穿过扼流隔墙下方短路至排烟口,至少会造成30%以上的热损失。
若将环形炉与常规推钢炉或步进炉相比,假设环形炉的头尾之间烟气完全不会短路,则环形炉的热效率应不低于上、下加热的常规推钢炉或步进炉,目前常规推钢炉或步进炉的单耗均可降至1.2GJ/t以下,而目前国内引进国外的若干座环形炉单耗均在1.75GJ/t以上,是常规推钢炉或步进炉的1.45倍以上,这已经是国内目前最好的单耗指标了,其中环形炉还比常规推钢炉或步进炉少了炉底水管,炉底水管所消耗的热量一般要占到全炉能耗的10%左右,如此推算,现有环形炉由于烟气短路所造成的热损失至少在30%以上。所以常见环形加热炉存在如下问题:
(1)由于存在高温烟气短路现象,浪费燃料30%以上。
(2)炉压控制困难,经常出现炉门喷火或大量吸冷风现象,导致操作环境恶化或坯料氧化烧损加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带有隔断气帘装置的环形加热炉,能使炉子均热区的高温烟气不能通过扼流隔墙下沿短路至排烟口,从而减少因高温烟气短路造成的热损失,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在环形炉炉体上设置烧嘴燃烧系统、加热炉排烟口、出料炉门、进料炉门,在进料炉门、出料炉门的前后和中间设置三道扼流隔墙,特征是在加热炉排烟口与进料炉门之间的扼流隔墙的下沿设置一道可封闭扼流隔墙与炉底之间空隙的隔断气帘装置,隔断气帘装置使动能稍低的大部分高温烟气无法穿过这道气帘短路至排烟口,从而减少因高温烟气短路造成的热损失。
所述的隔断气帘装置采用在扼流隔墙的下方两侧分别设置一根帘管,帘管的入口端设置手动调节阀,手动调节阀接入高动能气源。所述的帘管上开有孔或间断窄缝。
所述的隔断气帘装置在扼流隔墙与炉底之间形成的气帘为两层或两层以上。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投资小,并适合老炉改造。
2、气帘动能调节控制便捷,可有效阻断高温烟气短路现象,打开装、出料炉门时可不再吸冷风或喷火,炉区操作环境改善。
3、设置气帘后的环形炉与常规环形炉相比至少可节约能耗20%以上,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规环形炉结构示意图。
图2为常规环形炉A~A结构剖视图。
图3为常规环形炉高温烟气短路示意图。
图4为常规环形炉高温烟气短路B~B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C~C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龙山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龙山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29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