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频隔振抗震台架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2948.5 | 申请日: | 2008-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70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胡年丰;胡倩平;胡雪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年丰;胡倩平;胡雪凡 |
主分类号: | F16F15/04 | 分类号: | F16F15/04;F16M9/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125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太***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频 抗震 台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频隔振抗震台架,具体地说是用于船舶、车辆、建筑、桥梁、工程机械、各类机电设备和工程设施的隔振、抗震、缓冲、抗冲和降低结构噪声。
背景技术
工程设备与设施在外来大能量的振动和冲击(如低频多向大位移地震波或爆炸冲击波)干扰下如何确保安全运行始终是工程界关注的技术难题,其技术关键是如何解决降低低频振动激励下的响应幅值和大位移工况下的系统稳定性问题。
现有技术中,最普遍采用的是隔振器(减震器)和缓冲器对动态系统作弹性支承。这对中、高频外激励或小位移干扰比较有效,而对低频(一般≤6HZ)外来大位移干扰的隔离控制难于实现,对爆炸类冲击波或地震波的隔离效果更差。为了提高系统对低频干扰的隔离效果,目前工程中采用了空气弹簧或多层钢板夹橡胶形成的隔振技术。空气弹簧由橡胶制成的空气胶囊制成,能满足低频隔振要求,但其最大难题是如何解决胶囊中气体的泄漏和橡胶材料的物理强度与寿命问题,且胶囊对瞬态高内压强度的要求很难实现;多层钢板橡胶减震器也同样存在橡胶的物理强度与寿命限制且自重大,同时也很难实现低频特性要求;而最关键的是上述产品对未来大能量大位移振动冲击干扰的适应能力差,容易产生胶体断裂,这些缺陷直接影响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由于工程设备或设施的运行特点是希望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和维修方便,一旦所采用的振动隔离控制产品损坏或实效,其危害极大,甚至还很难及时为人发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低频隔振抗震台架,其具有多向低频隔振、抗震、多向位移限位缓冲、使用寿命长、吸收能量大和结构安全可靠的特点,并能提高系统的隔振缓冲效率、抗震能力和动态稳定性与可靠性,以适应现代工程的振动与冲击控制高技术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弹性主体一边与金属结构件联接,另一边联接固定于安装底座上的角度转接架上,金属结构件的限位孔的四周与两组弹性限位机构之间设有限制位移的间隙;调整垫置于弹性限位机构内,两组弹性限位机构固定于同一安装底座上,安装底座通过螺栓固定在工程设备或设施的安装基础上。
所述的弹性主体是由49~163根不锈钢丝经绞合而成的多股钢丝绞合线,按对称或反对称型式绕制成螺旋环状结构后再固定在金属夹持板上以形成一个整体。
所述的弹性主体在金属结构件与角度转接架之间的组合方式可为单边型式组合结构和双边对称型式组合结构。
所述的每组弹性限位机构内的上、下两只弹性限位块和调整垫经螺栓、螺母和垫圈固定在安装底座上。
所述的弹性限位机构内的上、下两只弹性限位块的中间位置设置穿过金属结构件的限位孔,弹性限位块与金属结构件的限位孔的上、下、左、右周围均设有相同的间隙。
所述的角度转接架和金属结构件上均分别设有与弹性主体相联接且与水平面成0°~90°装配面,使角度转接架、金属结构件与弹性主体组装成不同的结构型式(压缩、滚切或剪切联接)。
所述的安装底座、金属结构件、弹性限位机构中的金属件、角度转接架和联接螺栓、螺母均由不锈钢、高强度结构钢或高强度铝合金材料制成。
所述的工程设备或设施可借助螺栓和螺母垂向装配于本实用新型台架的顶部,也可以悬挂方式安装在本实用新型台架的侧面。
所述的弹性限位机构中的弹性限位块由橡胶类或聚胺脂类材料制成的弹性限位体与金属结构骨架经粘接、热压而成一个整体。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可实现系统多向低频隔振、抗震、缓(抗)冲和大位移弹性位移限制功能,解决了提高系统低频隔振效果和确保系统在大能量冲击工况下的安全稳定性之间的矛盾。结构件采用高强度耐腐蚀材料,大大延长了系统的使用寿命,性价比大大超过现有的各类型隔振器(减震器)和抗震措施,尤其是在重点工程领域和恶劣的外部使用环境条件下(如地震、爆炸冲击、海浪或强低频振动干扰等)可以确保满足系统运行安全可靠、振动冲击隔离效率高、维护成本低和使用寿命长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类船用设备设施、车载设备、抗震建筑、桥梁、工程机械、抗震工程设施和各种机电设备设施等对隔振、缓冲、抗冲、抗震和降低结构噪声的需求,尤其是在大能量低频干扰工况下对系统的安全防护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低频隔振抗震台架第一种实施例(单边型式组合结构)总装配图(主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年丰;胡倩平;胡雪凡,未经胡年丰;胡倩平;胡雪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29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