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仿生复眼视觉成像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2973.3 | 申请日: | 2008-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672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桂君;李婷婷;刘洋;潘永华;苏为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7/02 | 分类号: | G02B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1009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仿生 复眼 视觉 成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仿生复眼成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视觉系统的仿生复眼视觉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活中,由于外伤、病变等原因,有一些人尽管视网膜完好,但是由于成像系统不能成像而失明,或者因为老年性玻璃体混浊而发生视力障碍。传统修复人类视觉系统的方法需要修复眼部肌肉组织来控制眼球的精确转动,由于精确控制球体要多条运动神经组织,技术难度大,价格昂贵,不能让广大眼疾患者重现光明。
实用新型内容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视觉成像装置,以解决难以精确控制眼球运动而不能成像的问题。
2.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仿生复眼视觉成像装置是通过将多个复眼透镜1密集排列在板4上,转动控制台3与板4相连接,在转动控制台3上安置有支架2,支架2与板4的支架5平行且穿过最中央复眼透镜1的焦点,支架2可上下调节来实现的。
由于放置下巴的支架2,可使视网膜处于最中央复眼透镜1的焦点处,转动控制件3转动板4上的复眼透镜平面,调整复眼透镜平面与视网膜平面角度为适当,即可使复眼透镜1与视网膜构成成像系统,解决了眼部肌肉组织不能精确控制眼球的运动而不能成像的问题。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仿生复眼成像装置,使复眼透镜与视网膜构成成像系统,使得眼部肌肉组织在不能精确控制眼球的运动下可以成像,从而使得眼疾患者可以重现光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图1、图2,当物与成像装置的距离大于明视距离时,可近似将物方入射光视为平行光,入射光照到复眼透镜1则每一束平行光经复眼透镜1在复眼透镜焦点处会聚,如图1所示,若视网膜位于最中央复眼透镜1的焦点处,复眼透镜平面与视网膜平面平行时,视网膜即可获得正前方的物方信息。转动复眼透镜平面,调整复眼透镜平面与视网膜平面角度为适当,如图2所示,上方的复眼透镜1与视网膜构成成像系统,此时,视网膜将获得偏上方的物方信息。如此类推,通过适当调整复眼透镜平面与视网膜平面的角度即可实现视网膜获得物方较大范围内的信息的效果,等效于人眼的转动。
图3,本实用新型包括复眼透镜1、“T”形支架2、转动控制台3、板4、支架5。在板4上有多个口径相同、焦距相同的复眼透镜1,复眼透镜1间距为复眼透镜半径的1.5倍,复眼透镜1以密堆积的方式镶嵌在板4上。转动控制台3与板4通过支架5相连,在转动控制台3上还安置有“T”形支架2,支架2与板4的支架5平行且穿过最中央复眼透镜1的焦点。支架2可以上下调节,当人将下巴放在“T”形支架2的横面上时,调节支架2的高度,使视网膜处于最中央复眼透镜1的焦点处。放置下巴的支架也可以与板4直接相连。转动控制台3用于控制板4的转动。板4也可以用支架等连接件所代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29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