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永磁式线性步进电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3091.9 | 申请日: | 200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465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沈伟民;俞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丰源微特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7/10 | 分类号: | H02K37/10;H02K15/0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彬 |
地址: | 213011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永磁 线性 步进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永磁式线性步进电机,主要用于双燃料汽车(LPG)的控制阀。
背景技术
双燃料汽车(LPG)具有低污染、低消费、低噪声、动力性能好,安全可靠的特点,以天燃气作为汽车的主要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25%,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减少80%。双燃料汽车LPG控制阀用线性步进电机是LPG双燃料转换阀的重要控制元件,LPG双燃料转换阀是位于汽车发动机部分,其工作环境十分恶劣,温度要求为-40℃~125℃;振动剧烈,灰尘较多。另外由于该阀体是转换汽油和液化天燃气的,特别是液化天燃气有一定的压力,对该阀体的密封性,安全性及可靠性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国内外生产LPG双燃料汽车的生产厂商处了解到,目前整车厂均采用了西门子威迪欧或瑞士SONCEBOZ生产的线性步进电机,它们均采用的是后端单轴承结构,由于前端没有轴承,仅靠后端一个轴承固定(如图3所示),转子处于悬臂状态,在使用过程中受力后容易产生晃动,造成转子卡死,从而影响整机的耐久性及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转子受力时稳定性好的永磁式步进电机。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永磁式线性步进电机,包括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前壳体、后壳体、丝杆和后轴承,定子组件与前壳体固定连接,转子组件的后部通过后轴承支承在后壳体上,丝杆与转子组件螺纹连接,转子组件前部通过前轴承支承在前壳体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转子组件前部增设了前轴承,与转子组件后部的后轴承组成了双轴承结构,使转子组件在运转中保证了两端的同心精度,转子受力时稳定性好,使电机步长由原来威迪欧的0.0417±38%提高到0.0417±30%,并提高了该产品的生产一次直通率,使电机的寿命远远超过威迪欧的100万次要求,达到150万次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永磁式线性步进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永磁式线性步进电机,包括定子组件3、转子组件5、前壳体2、后壳体4、丝杆1和后轴承6,定子组件3与前壳体2固定连接,转子组件5的后部通过后轴承6支承在后壳体4上,丝杆1与转子组件5螺纹连接,转子组件5前部通过前轴承7支承在前壳体2上。这种结构中,后壳体4采用塑料注塑成型,通过压铆固定在前可体2的后端。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一种永磁式线性步进电机,包括定子组件3、转子组件5、前壳体2、后壳体4、丝杆1和后轴承6,定子组件3与前壳体2固定连接,转子组件5的后部通过后轴承6支承在后壳体4上,丝杆1与转子组件5螺纹连接,转子组件5前部通过前轴承7支承在前壳体2上。这种结构中,后壳体4改为钢板拉伸加工,并用点焊工艺,将它焊接在前壳体2的后端,通过高精度的工装保证焊接的同心度要求,由于采用的是金属件,热膨胀系数一致,且承载能力大大提高,能完全承受40Kg·f推力不脱落,保证了电机的可靠性。
该结构的安装过程如下,将前轴承7压入前壳体2的塑料轴承座内,以轴承内孔定位,通过压铆工艺,使塑料轴承座与外极板连接成前壳体2,装入定子组件3,将转子组件5装入后壳体4,并锁紧固定,通过气体保护焊将前壳体2、后壳体4固定在一起,最后装入丝杆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定子组件3通电后,随着脉冲信号的变化,在电机内部产生旋转磁场,驱动转子组件5随磁场转转,从而使丝杆1前进或后退,达到直线运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用于节气门体的怠速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丰源微特电机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丰源微特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30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