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程机械用液力变矩器叶栅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3206.4 | 申请日: | 200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07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发明(设计)人: | 涂中华;李锦林;沈星宇;莫斌;周荣伟;朱武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林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41/24 | 分类号: | F16H41/24;F16H41/2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翁坚刚 |
地址: | 213002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程机械 用液力变矩器叶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程机械用液力变矩器叶栅。
背景技术
液力变矩器是一种以液体为工作介质的无极扭矩变换器,是包括泵轮、涡轮、导轮在内的液力元件。泵轮上的叶片集合可称为泵轮叶栅、涡轮上的叶片集合可称为涡轮叶栅、导轮上的叶片集合可称为导轮叶栅,也可将泵轮、涡轮、导轮上的叶片集合统称为液力变矩器叶栅。
中国专利文献CN200989428公开了一种工程机械用液力变矩器,包括罩轮、涡轮、泵轮、导轮,其罩轮毂内孔一端设置有可与油泵输入轴联接的花键,其另一端设置有密封装置,该密封装置可采用密封圈密封或者焊接密封。
中国专利文献CN1159536C公开了一种液力变矩器,在其外壳中设有泵轮、涡轮、导轮及带有环形活塞的距接离合器。
上述现有的变矩器在使用时存在系统油温往往偏高,传动效率不高,影响了传动性能,其主要原因是最高效率较小、叶栅结构参数设计不太合理,导致在将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过程中能量损失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叶栅结构参数合理、零速变矩系数较大且传动效率较高的工程机械用液力变矩器叶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程机械用液力变矩器叶栅,包括:设置在泵轮上的多个泵轮叶片;该泵轮叶片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泵轮叶片的进口相对半径为0.603至0.609,出口相对半径为1,进口相对宽度为0.202至0.206,出口相对宽度为0.132至0.136,中间流线进口角为122.1至126.1度,中间流线出口角为135.5至139.5度;进口处叶片法向厚度为3.3至3.7mm,出口处叶片法向厚度为1.4至1.8mm。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设置在导轮上的多个导轮叶片;该导轮叶片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导轮叶片的进口相对半径为0.526至0.532,出口相对半径为0.500至0.506,进口相对宽度为0.229至0.233,出口相对宽度为0.234至0.238,中间流线进口角为29.8至33.8度,中间流线出口角为12.9至16.9度;进口处叶片法向厚度为6.5至6.9mm,出口处叶片法向厚度为1.9至2.3mm;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设置在涡轮上的多个涡轮叶片;涡轮叶片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涡轮叶片的进口相对半径为1,出口相对半径为0.598至0.604,进口相对宽度为0.136至0.140,出口相对宽度为0.199至0.203,中间流线进口角为31.8至35.8度,中间流线出口角为143.4至147.4度;进口处叶片的法向厚度为5.8至6.2mm,出口处叶片的法向厚度为0.9至1.1m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泵轮叶片共20片,导轮叶片共24片,涡轮叶片共25片。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工程机械用液力变矩器叶栅,对现有的叶栅机构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重新设计了泵轮叶片、导轮叶片和涡轮叶片的进、出口相对半径,进、出口相对宽度及叶型的进、出口角,并对叶片数进行了调整,使叶栅系统更为合理,将液力传递的效率提高7%左右,使其液力传递的最高效率大于85%,零速变矩系数可提高31%,即零速变矩系数达3.35。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程机械用液力变矩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泵轮叶片沿中间流线剖面的展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程机械用液力变矩器的泵轮叶片的轴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工程机械用液力变矩器的导轮叶片的轴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工程机械用液力变矩器的涡轮叶片的轴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1,本实施例的工程机械用液力变矩器包括:泵轮1、导轮2、涡轮3、泵壳4和导轮座5。
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工程机械用液力变矩器叶栅,包括:设置在泵轮1上的20个泵轮叶片11、设置在导轮上2的24个导轮叶片21和设置在涡轮3上的25个涡轮叶片31。所述泵轮叶片11、导轮叶片21及涡轮叶片31都具有进口和出口。
本实用新型对泵轮1、导轮2和涡轮3叶片数进行了调整,且使液力变矩器叶栅更为合理,而将液力传递的效率提高7%左右。
本实施例中,进口相对半径为叶片中间流线进口半径与叶片中间流线出口半径之比,出口相对半径为叶片中间流线出口半径与叶片中间流线出口半径之比,进口相对宽度为叶片进口宽度与叶片中间流线出口半径之比,出口相对宽度为叶片出口宽度与叶片中间流线出口半径之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常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32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安全阀
- 下一篇:轧辊淬火感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