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彩色UV胶合板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3438.X | 申请日: | 2008-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723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士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士清 |
主分类号: | B27D1/04 | 分类号: | B27D1/04;B32B21/13;B05D7/24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吕书桁 |
地址: | 223809江苏省宿迁市湖***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彩色 uv 胶合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胶合板,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彩色UV胶合板。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胶合板有很多种,例如耐气候、耐沸水的胶合板,它具有耐久、耐高温的特点;耐水胶合板,它能在冷水中或在热水中短时间浸渍;耐潮胶合板,能在冷水中短时间浸渍,适合常温下使用;还有不耐潮胶合板,适合在室温状态下使用。由于胶合板既有天然木材的一切优点,如容重轻、强度高、纹理美观、绝缘等,又可以弥补天然木材自然产生的一些缺陷,况且胶合板的生产是对原木的合理利用,其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鉴于胶合板具有众多的优点,其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的应用于家具制造、室内装修、住宅建筑、造船、车箱、轻工业产品等相关工业部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室内胶合板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彩色胶合板随即产生,但是目前市场的彩色胶合板大都采用的是在现有胶合板的基础上涂有两层结构,即彩色层和透明漆层。该结构虽然也是彩色胶合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消费者对彩色胶合板的需求,但是存在以下问题:1、工作效率低,表面平整度差,由于胶合板表面粗糙、具有粉尘之类的东西,因此在涂彩色漆时不能一次到位,影响工作效率,其次是粗糙的表面使涂漆后的胶合板表面层平整度差。2、色度牢固性差,由于彩色层位于胶合板和透明漆层之间,其与胶合板的接触不稳固,时间长久后,颜色容易退掉,影响使用效果和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地在于:针对上述彩色胶合板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色度牢固性好的彩色UV胶合板,它能够一步到位的实现彩色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一种彩色UV胶合板,包括多层木板层,木板层之间采用胶黏剂胶合,相邻木板层单板纤维方向是互相垂直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色UV胶合板的上表面依次有三层结构即底漆层、彩色层、上面漆层。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胶合板需要进行重型补腻和UV干燥。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漆层和上面漆层均是透明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胶合板的重型补腻是对胶合板表面的毛细孔进行填充。
相比于目前的彩色胶合板,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彩色层平整度好,工作效率高,由于彩色UV胶合板在进行涂色前已经进行过底面涂漆和UV干燥,从而使整个涂层光滑,纯平,利于着色工作的进行,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2、彩色牢固稳定性好,由于彩色层位于两层透明漆之间,这种结构的设置保证了颜色的稳定性和牢固性。3、节能、环保,由于多次的UV干燥和三层漆膜的结构,减少了有害挥发性物质的释放,让消费者更直接的接触到绿色、环保的彩色UV胶合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表面的三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横剖面的示意图。
其中:1是上面漆层,2是彩色层,3是底漆层,4是胶合板。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非限制性的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在图1、图2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彩色UV胶合板表面的三层结构,即上面漆层1,彩色层2,底漆层3。彩色UV胶合板首先是对选用的胶合板4进行粉尘清除,在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砂光设备进行除粉尘的操作,为了提高胶合板的平整度,在进行粉尘清除后需要进行重型补腻,即用专门的补腻设备填充胶合板的毛细孔,在进行重型补腻时,对腻子的浓度有一定的要求,这根据毛孔的大小确定;重型补腻后需要进行UV干燥,即专用的紫外线干燥设备,UV干燥时,温度设置在900℃以上;涂底漆层3时,需要用专业的滚漆设备进行涂滚,底漆是透明的,其配比、浓度和涂层的厚度应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底漆涂制完毕后需要再一次进行UV干燥,干燥的温度也需要设置在900℃以上,UV干燥后可以进行彩色涂层,在进行彩色涂层时要考虑到涂层厚度、紫外光源等因素,这些需要根据现有的技术和用户的需求进行设置;上面漆层1的涂制,彩色层2干燥后即可进行涂上面漆,上面漆必须是透明的,它既能起到对彩色层的保护作用,还可以进一步有效的防治有害物质的释放,真正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士清,未经张士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34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