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压断路器用灭弧室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33826.8 | 申请日: | 2008-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804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朱未东;江长生;孙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辉能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9/36 | 分类号: | H01H9/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132江苏省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压 断路 器用 灭弧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气设备,尤其涉及用在低压断路器中的灭弧室装置。
背景技术
低压断路器是低压电气设备的主要元器件,灭弧室又是低压断路器的重要部件,由于断路器的动、静触头(即上、下触头)在分开时会产生电弧,灭弧室的作用是切断该电弧,其结构是在一个圆柱形的壳体内等距固定若干个灭弧栅片,上触头运动的路线位于各灭弧栅片组成的容腔内,故电弧在产生过程中就会进入灭弧室中,通过灭弧栅片将电弧引入栅片之间,栅片将电弧切割成连串的短弧,使电弧变小且快速提高电弧压降,从而达到灭弧的作用。
当电弧产生并进入灭弧室后,电弧遇到灭弧室的左右侧壁及灭弧栅片后会反弹回来,而这些高温的电弧气体将会降低所接触区域的绝缘强度;同时,当电弧进入灭弧室后,电弧电压会急剧升高,这样在电弧接触的区域就会产生新的电弧,此时电弧的背后击穿现象造成电弧的电压降低和电流增大,使得电弧存在的时间延长,从而使断路器的极限分断能力降低。
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设计横向带介电屏蔽的灭弧室结构,该横向介电屏蔽布置成横向置于分离件和断开位置的动触头装置之间,由不产气或产气较小的材料制成,此介电屏蔽被对称安置于灭弧室内,目的是控制灭弧室内的压力平衡并拉长电弧,以达到电弧过后不再触发新电弧的作用,另一作用是可以防止灭弧栅片和动触头间的揭穿,但这种结构存在以下的缺陷:当电弧起弧时,电弧的温度过高(最高6000k),容易烧毁灭弧栅片的表面,会引起灭弧栅片之间的绝缘和电弧侵蚀以及电弧背后击穿,没有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灭弧性能更好的低压断路器用灭弧室。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圆柱形的壳体内等距固定若干个灭弧栅片,在壳体的排气端设置两层带多孔的绝缘板和一层带多孔的金属板,绝缘板和金属板在水平方向的孔与孔的位置错位;在壳体前部的第一和第三块灭弧栅片上分别固定一个1mm厚的绝缘板。
本实用新型通过错开排气孔位以维持较小的排气通量,满足灭弧所需要的气体压力,防止电弧气体复合,并可过滤动静触头分开时产生的金属颗粒,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经济实用且可以使灭弧室在电弧产生后保证有一定的压力,可以提高灭弧速度同时还可以防止电弧从背后击穿,从而延长断路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灭弧室的壳体1为圆柱形,有若干个灭弧栅片2安装在壳体1内,安装时等距固定。灭弧栅片2的顶部空间是壳体1的排气端。在壳体1的排气端设置两层带多孔的绝缘板4和一层带多孔的金属板5,绝缘板4的材料采用三聚氰胺,这两层绝缘板4和金属板5在水平方向的孔与孔的位置错位开来,以此维持较小的排气通量。在灭弧栅片2的脚部罩有由产气材料组成的端冒6,以利于快速灭弧并防止灭弧栅片2和动触头之间发生电气击穿。在壳体1前部的第一和第三块灭弧栅片2上分别固定一个1mm厚的绝缘板3,绝缘板3的材料采用三聚氰胺,以便在电弧形成的起始阶段也就是电弧最大的阶段防止灭弧栅片2间电弧重燃,从而防止电弧从背后击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辉能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辉能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38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