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纵剪浮动定位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3832.3 | 申请日: | 2008-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10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周小芳;何英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五冶金属压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33/02 | 分类号: | B23D33/02;B23D19/0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142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动 定位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纵剪浮动定位机构,具体地说是带钢纵剪生产线圆盘式剪切机前后使用的带钢浮动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带钢纵剪生产线圆盘式剪切机前后广泛采用人工调节压板(衬毛毡)位置方式进行带钢定位。穿带时,人工拧动螺母松开压板,而正常纵剪时,又需要看准时机,人工拧动螺母压紧压板,实现圆盘式剪切机前后带钢的定位。因此,这种定位方式对工人技术素质要求高、工人劳动强度大,消耗时间多且带钢纵剪质量(带钢板形及切边光洁度)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纵剪浮动定位机构,能防止钢带在纵剪过程中产生轴向漂移,保证(被)纵剪带钢的尺寸精度;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消耗时间少,带钢纵剪生产线设备使用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滑轨及连接件、油缸支板固定在支架上,托板固定在滑轨及连接件上,油缸安装在油缸支板上;下滑块、上滑块可在滑轨及连接件滑轨轨道内滑动,压辊、托辊分别通过轴承组件、孔用弹簧挡圈、轴用弹簧挡圈安装在辊轴上,辊轴的两端分别空套下滑块、上滑块。
所述的托板上安装微调螺杆及锁紧螺母,压辊的高度及与被剪带钢的平行度可通过微调螺杆及锁紧螺母。
所述的油缸支板上安装衬套耳环,衬套耳环内安装芯轴,并固定在耳座上。所述的压辊和托滚分别采用复合胶辊。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制造方便;2、能防止带钢进入圆盘式纵剪机前的向上翘曲;3、压紧钢带,防止钢带在纵剪过程中产生得轴向漂移,保证(被)纵剪带钢的尺寸精度;4、带钢纵剪后长度方向不会产生翘曲,宽度方向带钢边缘不会产生扭曲并出现飞边毛刺;5、整个机构由液压和电动操作完成,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消耗时间少(是现有技术的10%左右),带钢纵剪生产线设备使用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横剖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横向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纵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压辊(复合胶辊)1、托辊(复合胶辊)2、滑轨及连接件3、锁紧螺母4、下滑块5、上滑块6、支架7、微调螺杆8、托板9、耳座10、芯轴11、衬套耳环12、油缸支板13、油缸14、孔用弹簧挡圈15、轴承组件16、轴用弹簧挡圈17及辊轴18等组成。
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滑轨及连接件3、油缸支板13通过螺栓及定位销固定在支架7上,托板9通过螺栓固定在滑轨及连接件3上,油缸14安装在油缸支板13上,采用连接螺栓固定。压辊1、托辊2、滑轨及连接件3、油缸支板13、托板9、油缸14为该定位机构的左右对称部件安装(省略右边安装描述)。下滑块5、上滑块6可在滑轨及连接件3滑轨轨道内滑动。压辊(复合胶辊)1、托辊(复合胶辊)2通过轴承组件16、孔用弹簧挡圈15、轴用弹簧挡圈17安装在辊轴18上。辊轴18(托辊组件)的两端分别空套着下滑块5。所述的托板9上安装微调螺杆8及锁紧螺母4,压辊1的高度及与被剪带钢的平行度可通过微调螺杆8及锁紧螺母4调整并固定。辊轴18(托辊组件)的两端分别空套着上滑块6,压辊的升降、升降时机及压紧力度根据带钢厚度及工艺质量状态由电控系统控制,通过油缸(活塞杆伸缩)14、衬套耳环12、芯轴11、耳座及连接螺栓10实施。所述的油缸支板13上安装衬套耳环12,衬套耳环12内安装芯轴11,并采用连接螺栓固定在耳座10上。
本实用新型纵剪浮动定位机构安装在带钢纵剪生产线圆盘剪刀轴前后,被剪带钢通过其托辊、压辊间隙被定位并改善质量状况的。根据被纵剪钢带厚度及(工艺)质量状态,合理调整并固定托辊(复合胶辊)2的高度。油缸活塞杆回缩,带动压辊(复合胶辊)1上升,方便穿带并(开始)纵剪。带钢(被)纵剪至一定速度(传感器检测并由工艺质量确定速度大小),电气系统发出信号,油缸14油缸以一定压力(油缸压力油压强可调)压下压辊(复合胶辊)1,被剪带钢被定位。为方便圆盘式纵剪机刀片调整更换,机后压辊装置的支架7可安装在圆盘式纵剪机的固定或活动牌坊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五冶金属压延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五冶金属压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38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串扰补偿的电连接器
- 下一篇:多个观测张量间的改进插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