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树移栽保湿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3995.1 | 申请日: | 2008-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86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赵继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继凤 |
主分类号: | A01G23/04 | 分类号: | A01G23/04;A01G27/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145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树 移栽 保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树移栽保湿器,具体地说是用于对移栽树木进行集水缓慢释放,属于绿化行业栽培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园林绿化行业越发红火,而在绿化行业中,为解决大树栽种成活问题,各单位及个人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1、如采用草绳绕在树上,然后经常对草绳进行浇喷水,这种处理是较为常见的方法。2、采用在移栽树根部加生根剂或生根粉等,这种方法成本高,且对大树而言,无明显效果。3、为提高移栽树成活率采用重修剪技、剪叶,以减少水份蒸发等方法,这种方法虽能提高成活率,但破坏了树型,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也易使树木枯死。由于大树在移栽过程中,因根部大部分被砍断,仅留住根近很少的一段根系,在移植过程中一般很难成活。所以为了提高成活,除了疏枝修叶外还需绕草喷水保湿,以确保成活率。然而在保湿过程中会出现以下问题:水泵出水量大,树杆、树枝很快会湿,但也很快会干;若在高温季节甚至十几分钟就会干,因此,喷水保湿方法只能在短时间内有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大树移栽保湿器,将其悬挂固定在移栽树上,能使集水缓慢释放,可较长时间的保证树杆湿润,从而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能够大大提高树木的成活率。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集水容器体、集水容器翻盖、出水管、过滤装置等组成。集水容器翻盖连接在集水容器体上,在集水容器体下方一侧内设置过滤装置,出水管通过集水容器体与过滤装置连接。
所述的集水容器体上设置连接固定绳带及吊把。所述的集水容器翻盖上设有挡水边沿。所述的出水管上设置出水开关。所述的过滤装置可采用网状过滤网或海绵。所述的集水容器体可以采用圆柱筒体或不规则的异形体或集水袋。所述的集水容器体上部一侧设有进水口,进水口对侧部或集水容器翻盖上设有出气孔。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采用连接固定带将集水容器体悬挂固定在移栽树上,用水泵斜向树上喷水,将水对准集水容器上侧面进水吸出边的集水容器翻盖,仅几秒钟就可集满水,从而使集水缓慢释放,可较长时间的保证树杆湿润,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能够大大提高树木的成活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集水容器体选用集水圆柱筒体,圆柱筒体由塑料制成。其主要由集水圆柱筒体1、集水筒翻盖2、出水管5、过滤装置6等组成。
集水筒翻盖2连接在集水圆柱筒体1上,集水筒翻盖2与集水圆柱筒体1的连接撑开角度为10~60度。集水筒翻盖2上设有挡水边沿。集水筒翻盖2略超出集水圆柱筒体1外,且翻盖的内部两侧设有凸出的拦水边沿。若在低处向集水圆柱筒体1打水时,超出集水圆柱筒体1外围的集水筒翻盖在水力冲击下掀起,在水的冲击下,水从集水圆柱筒体1上部的进水口进入筒内。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可在集水圆柱筒体上部一侧设一缺口或设一喇叭口为进水口7,或在集水筒翻盖2顶部或进水口对侧部设有出气孔8。
在集水圆柱筒体1下方一侧内设置过滤装置6,过滤装置6可采用网状过滤网或海绵等。出水管5通过集水圆柱筒体1与过滤装置6连接。
所述的集水圆柱筒体1上设置连接固定带3。所述的出水管5上设置出水开关4。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集水圆柱筒体1用连接固定带悬挂固定在移栽树较高位置上,调节好出水开关4,将出水管5出水口或连斜针孔对准于树技上。当大树需正常养护时,用水泵斜向树上喷水,将水对准集水筒翻盖2及进水口7。由于集水筒翻盖2受水的冲力,掀起边沿形成张口,这样水可以从原有进水口吸后形成的张口进入集水圆柱筒体1,仅几秒钟就可将集水圆柱筒体1集满水,从而使集水缓慢释放,水在重力的作用下,经过过滤装置6网状过滤网流经出水管5,从而从出水管5斜针孔一滴一滴流向树杆,可较长时间保证树杆湿润,从而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能够大大提高树木的成活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继凤,未经赵继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39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装置
- 下一篇:使用合并金属层的具有低导通电阻的功率FET